近3000台手术攒下形形色色胆结石 “石头医生” 带着结石样本接诊

楚天都市报 2022-05-31 07:46

唐胜利向患者讲解病情

扫码看视频

唐胜利收集的部分胆结石样本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李晗 於鑫益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对“胆结石”这三个字,大部分人并不陌生。但胆结石到底是什么样,很多人却说不上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唐胜利,8年来从近3000台手术中攒下了各式各样的胆结石。他将它们分装在标本瓶或袋子里,坐门诊的时候随身带过来,让它们“现身说法”,帮助就诊患者了解病情。

大的、小的,方的、尖的,黑的、黄的……这些形态、颜色各异的胆结石样本,是唐胜利坐诊时的“沟通神器”,他也成了患者口中的“石头医生”。

【现场】

大结石常引来一声“你吓我”

小结石喜欢“串门”更加危险

5月26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唐胜利的门诊室。桌上有几个透明的小瓶子、小袋子,里头装着各种各样的小石头,有的像碎石块,有的像骰子,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大如鸭蛋……

“这些都是胆结石,是我做手术时从患者的胆囊里取出来的。”唐胜利介绍。他于2014年正式进入肝胆胰外科,目前已经完成胆结石手术近3000台,可以说什么样的胆结石病情都见过。

与患者沟通时,唐胜利发现,人们对胆结石“知晓度很高,了解度很低”。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患者一般只能从报告上读到“胆结石”三个字,影像资料上通常也只标出结石的大小、颗数,就算有图像,非医学专业的人也看不明白。因此,大部分人对胆结石只有抽象概念。

“所以我把手术中取出的胆结石,冲洗干净后装起来,接诊到同类患者时,就拿出来给他们看。实实在在的一颗结石摆在眼前,患者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了。”唐胜利说。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到张女士(化姓)前来就诊。她因患胆结石引发过两次胆囊炎,但对于要不要切除胆囊,她十分纠结。最近她觉得胆囊炎好像又犯了,于是来到武大中南医院找唐胜利看诊。

唐胜利拿着张女士的影像报告告诉她,她的胆结石有2厘米,需要手术。张女士用手比划了一下,有些迟疑地问:“2厘米应该还好吧?”

唐胜利于是取出一小袋结石样本,倒在桌上的白纸上。他指着其中最大的一颗说:“你看,2厘米有这么大。”

这颗胆结石样子呈深褐色,大小接近一颗葡萄。

“啊?有这么大?”张女士惊讶了。

唐胜利解释,医学检查资料中的结石尺寸,是指结石长边的长度,而一般人往往将其理解成平面的,却没想到结石是立体的。

看着眼前的胆结石样本,张女士表示,她会认真考虑手术事宜,再也不会硬拖下去了。

唐胜利带到门诊的结石样本中,有一颗常常引起患者惊叹:“你吓我,这大!”这颗胆结石差不多有鸭蛋大,是他在今年的一次手术中取出的。患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其胆囊被这颗“巨石”撑满,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唐胜利特别指出,大颗的胆结石看着惊人,但在医生眼中,小结石更加危险。他解释,胆囊连接着肝脏和胰腺,位置特殊,小的胆结石一旦出去“串门”,堵住胆总管或胰管,就会引发各种危险,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讲述】

攒“石头”并非为了个人收藏

而是为了帮助患者少走弯路

虽然做了近3000台手术,但唐胜利的大部分胆结石样本,是近三四年收集的。

他介绍,通过手术取出胆结石后,医生通常会将结石拿给患者过目。有些患者想留下结石作为纪念,就送给患者;有些患者不想留,他就留下来做为样本。目前,他已经收集了四五十种形态各异的胆结石,几乎囊括所有的胆结石类型。

“我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个人收藏。我是想用它们来辅助教学和医患沟通,帮助患者少走弯路。”唐胜利说,“当医生越久,就越懂得患者的不容易。我遇到过很多‘走弯路’的人,他们查出胆结石后,打针吃药,自己上网查资料,在保胆还是切除之间纠结……他们吃了很多苦、花了很多钱,但随着时间推移,胆结石并不会自己消失,反而会引发炎症甚至癌变。”

唐胜利表示,胆结石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几乎无法有效预防。“网上和民间流传的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等建议,事实上并不能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只能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降低诱发胆结石炎症的几率。”唐胜利说。但是,就算不发生炎症,也不能阻止胆结石的生长,更防不住小颗的胆结石溜出胆囊,去其他地方“搞事情”。

一些人习惯性地将胆结石和肾结石联系在一起思考,这也是很大的误区。“有些肾结石可以通过多喝水,让它通过尿液排出去。但胆结石位置不同,不可能自行排出。而且,胆结石待在胆囊里,比它到处跑更安全。”唐胜利说。

因此,一旦发现患有胆结石,需要足够重视它,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现实情况往往是,医生说得口干舌燥,患者仍然一头雾水。尤其是门诊量一大,接诊单个患者的时间有限,怎样让患者尽快明了自己的病情,是每个接诊医生头疼的问题。

唐胜利的“秘密武器”,就是他收集的结石样本。他介绍,大部分患者一看到这些结石,甚至不用他再多做解释,对方马上就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可谓“一石胜千言”。

“我粗略评估了一下,这些胆结石至少让沟通效率提高了2倍。”唐胜利说。他利用节约的时间,给患者更多的治疗指导和信息科普,更大程度地帮助他们,拉近了患者和他的心理距离。

唐胜利介绍,他闲下来时,经常会“睹石思人”。“我的每一件结石样本背后,都有一个患者的故事:他们的就医过程,治疗与康复,还有他们的家庭……看着这些结石,对应的手术就会浮现在眼前。”他说。想到这些患者最终摆脱了病痛,身为医生,他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