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南麓 绘就一幅振兴画卷

楚天都市报 2022-05-27 08:38

孝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付鹏程在育秧

王店新港线

观双线旁的龙泉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高玉峰 田顺生 宁莎丽 徐小洁 郑婉君

双鹏家庭农场的稻田里,刚插上的秧苗迎着微风摆动,无人机正在追肥;桃画山谷里的血桃即将成熟,等待着前来采摘的人们;龙泉村村民理事会的理事们又聚在一起,商量着杨家湾路口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

5月中旬,极目新闻记者沿着孝感市孝昌县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探访,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道路畅,百业兴。近年来,孝昌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富裕一方百姓,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孝昌样本。

2021年,孝昌入选国家乡村建设评价样本;2022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通报2021年度全省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13个市县被评为“优秀”等次,孝昌县榜上有名。

A/

路畅,串起一村一特色

5月12日,走在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磨河线上,路边一个个石碾、石槽,与不期而至的我们相逢。

走进村里石头垒起的小巷,石屋上方,是雕刻着文字的石制门楣,岁月的沧桑迎面扑来。

磨山村是个“石头村”,曾经,村子里出产大量的石制生活用具,村名也因此而来。2015年,采石场被关停,“打石头”的人越来越少,磨山村2018年被省文化厅列为非物质文化传承地。

磨山村的石艺,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村里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就地取材,以修旧如旧、保持原生态村落的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磨山特色的文化场馆。

村史馆记载着磨山村的发展历程、文化传说,石艺馆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石艺作品,农耕馆陈列着最原始的农业工具和生活用具,民俗馆及中原突围磨山纪念馆记满了革命历程。

磨山村美了。城里的人们,又开始往这里跑,不为买石头,而为看石头。

得益于磨河线的便利通畅,每到周末,这个小乡村里便人气爆棚。

人气来了,财气自然聚集了。

村民们的蜂蜜、牛、羊等农副产品,比过去卖得快,农家乐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

而王店镇政府思考的,是把镇里的观光旅游项目串联起来。

从磨山村沿着磨河线、王小路,穿过107国道,就能到达敦厚村的韵鹤生态园。一路上,走的全部是刷黑了的双车道柏油路,要不是107国道改造后成了4车道,很难分清楚哪是国道,哪是通村公路。而路边一个个风格各异的交通驿站,更是让这些通村公路格调满满。

采摘的季节还没到,但韵鹤生态园里,入园的游客也不少。工作人员忙着对园区进行日常的维护。“园区有住宿和餐饮,周边不少村民都在这里上班。”村民们说,现在园区的路好了,每到葡萄采摘的季节,来游玩的人非常多,需要的工人数量也很多。

采摘旺季的时候,王店镇里的工作人员注意过来采摘游客的车牌,“以武汉的居多,外省的也有。”而在以前路不好走的时候,哪怕是县城里的人都不愿意来王店。

“红色磨山、幸福高岗、产业敦厚、人文红胜、绿色栀子港……一路一品,一村一特色。”王店镇的宣传委员徐小洁,说起镇里的全域旅游格局,如数家珍。

以点带面、以线串珠,这一个个特色地,都被干净整洁宽敞的通村公路串联起来。

来自王店镇政府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王店镇以路长制创建为契机,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用于推进路产路权保护、路域环境治理、道路安全管理等工作,镇域道路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21年度,王店路长制工作被授予全县路长制工作先进单位。

而更让人期待的是,磨山大道—王小线—韵鹤环线—王北线已经作为全镇全域公交探索线试运行了,这条公交线设置5个公交客运站点,由3台客运班车组建公交专用车队。

不只是王店。

近年来,孝昌县积极创建“路长制”示范线,创新“公路+”模式,推动沿线特色经济、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目前,孝昌县已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线3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00公里,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干线、通村公路为延伸的公路交通格局,沿线生态庄园、休闲民宿、绿色村湾、美丽田园“一线串珠”。2021年,孝昌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依托“四好农村路”走出山门,销往全国各地;一个个游客沿着“四好农村路”走进孝昌,打卡美丽乡村。

B/

绿色,山区强县新路径

在孝昌县季店乡张店村,村民张本洲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对这份保安的工作,他十分满意,所以对每一个来访的人,都十分客气热情,满脸堆笑。用他的话来说,上班的地方很“高大上”。

张本洲的话,没有任何吹嘘的成分。在你穿过一片乡村田野,骤然进入一家花园式的工厂后,很难不产生和张本洲一样的感触。

这个掩藏在绿色美景之中的现代化企业,是孝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光大环保能源(孝昌)有限公司投资。

虽然天天和垃圾打交道,但是厂区里绿树、池塘、凉亭,景致胜似公园。更难得的是,厂区和周边,都闻不到一丝垃圾的异味。

当然,在建好之前,村民们并不相信这个厂,会对他们的生活完全无害。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孝昌县住建局联合光大环境公司,先后七次组织300多名村民代表前往常州、南京等地,实地参观当地的焚烧发电厂。包保干部承诺,项目建起来以后,一定经得起看、经得起听、经得起闻、经得起测。

吃了定心丸,村里的杂音渐渐消散,项目进展顺利。2020年12月28日,孝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正式点火运营,标志着孝昌县生活垃圾处理迈向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焚烧处理赋能发电的新阶段。

孝昌每日产生生活垃圾约250吨,而项目日处理垃圾能力为600吨,这还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需求。现在,周边的安陆市、大悟县的生活垃圾也被“收入囊中”,告别垃圾填埋的历史。

而最先受益的,就是项目所在地的村民。

十余年前,孝昌县垃圾填埋场就建在村湾旁。发电厂点火后,不仅没有异味、零排放,还利用闲置产能,着手消化填埋场存量超百万吨的垃圾。“焚烧清理后,将在原址上植树造林。”

除了厂区绿化,发电厂流转周边50亩土地建绿化景观带;在地方政府协调下,投资300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地张店村;支持村里新修进湾路、通户路、休闲广场。

而让村民们更兴奋的,是看得见的红利。发电厂物业公司的50多个人,全部来自于季店乡,全厂员工中,70%都是孝昌人。

家门口的工作,除了现代化的工厂,还有田园间。

孝昌县和安陆市交界处的桃画山谷里,2000多亩、20多个品种的桃子,正在吸取着营养,为即将到来的丰收细细酝酿。

采摘期长达5个月,桃子产量300万斤,营收900余万元,年接待游客30万人,这是桃画山谷营销负责人给出的往年数据。

而园子里,忙时的用工达到上百人,全部是来自附近的村民,“从这里获得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作为山区县,孝昌最大的特色是“绿”,最好的资源和优势也是“绿”。近年来,孝昌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桃、茶叶等绿色产业,打造功能镇区擦亮小城镇、建设和美乡村,谱写“绿色崛起、山区强县”新篇章,越来越多人从中受益。

2021年,孝昌县5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45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孝昌获评绿满荆楚示范县。

C/

品牌,富了乡村新农人

有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也有人回到了家乡,做起了祖祖辈辈都在做的营生。

孝昌县邹岗镇群爱村的旱田里,付鹏志驾驶着拖拉机,一圈一圈地耕着田。一群白鹭围着这块田,拖拉机驶过,惊起一滩鸥鹭。

“白鹭喜欢跟着拖拉机,因为拖拉机能够翻起它们喜欢吃的虫子和土蛤蟆。”付鹏志的哥哥付鹏程介绍,兄弟俩相差两岁,长得格外相似。同样黝黑的皮肤,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种田的人”。

但其实,兄弟俩都曾是大城市的“白领”。大学毕业后,兄弟俩在武汉、广州发展,哥哥付鹏程读的软件工程,曾是武汉一家软件公司的员工。2009年和2014年,付鹏志和付鹏程先后回到家乡,成立了双鹏家庭农场,投身到家乡产业振兴中来。

邹岗镇是太子米最核心的产区。“牛迹山的米,天下无有比。”牛迹山,就在邹岗镇。

这种晶莹润泽,饱满沉甸的椭圆形米,素为米中名品,是有口皆碑的“贡米”。2009年,太子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孝昌开始打造太子米区域公共品牌。在区域公共品牌下,企业品牌“百花齐放”。

太子米,是孝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兄弟俩回乡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大学毕业却回家种田,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兄弟俩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不想让家乡的良田抛荒,种田也能种出未来。

大学生种田,肯定得有点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兄弟俩咬咬牙,买了一台拖拉机。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3台拖拉机、两台插秧机、两台无人植保机。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兄弟俩种植的面积也不断扩大,去年,他们种了700亩太子稻、400亩糯稻,400多亩中稻。

他们也在不停地探索新的种植方式。直播省事,但后期管理很难;育秧移栽前期麻烦,但后期省事,且产量更高……反复研究后,他们建起了育秧大棚,除了满足自己农田的需要,还能帮别人育秧,农用机械也能给当地大户提供服务。

种田的收益怎么样?付鹏程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太子稻亩产1000斤,糯稻亩产1200斤以上……“加上给其他农户提供烘干、无人植保服务的收益,每年纯收入大概在60多万元。”

2020年,兄弟俩在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成立了金丘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农户依靠种植致富。如今,合作社里拥有现代化农机具20余台套,育秧大棚3处,粮食烘干处理仓库3栋,烘干设备2组,智能灌溉管网一应俱全。

两年来,合作社与成员社抱团发展,发挥合作经济优势,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从当初的5000亩扩大到如今的3万余亩,有效带动200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

兄弟俩只是孝昌太子米品牌的获益者之一。

近年来,孝昌县加快“孝昌太子米”产业发展步伐,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孝昌太子米”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孝昌乡村,从“太子米”这三个字中走上了振兴路。

D/

议事,乡村振兴新探索

在孝感,观双线是一条很出名的路。

“观”是指观音湖生态旅游区,“双”则是指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双线连起了两个4A级景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线,曾入选“2019年全国美丽乡村路”,也是2020年全国“十大美丽农村路”评选的全国50强。

“五一”期间,观双线旁边立起了几块巨石,石头上刻着“美丽乡村 龙泉村”的红色大字,犹如一座小小的山,矗立在绿树青草间,让这条路又多了一个看点。

龙泉村位于孝昌县周巷镇。村名下面,还有一行大字,彰显着村民们的自豪与自信: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村。

从这个口子进去,便是王家畈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林立着宣传栏,有龙泉村简介、村规民约、乡风理事会名单等各种内容,旁边是各种健身器材。小广场后面的民居,干净整洁;脚下的路,一如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庄,是厚厚的刷黑沥青路。

如果不是村民们介绍,根本想象不到,这个小广场,以前旱厕扎堆,脏乱差,臭气熏天。

小广场的改变,龙泉村党支部书记袁浩将之归功于村里的“四事工作法”。

2019年,在时任村两委干部的总结下,龙泉村率先在全村推广党支部谋事、村委会干事、理事会管事、专项协会办事的“四事工作法”。围绕“党建+生态宜居”的工作思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注重效率为原则,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通过民主协商,做到先议事后决策、先议事后通过、先议事后实施。

王少安曾担任龙泉村三任村书记,现在他是乡风文明理事会的成员,还是民主协商议事会老年协会的成员。

此外,村里的退休教师、德高望重的老人,都是理事会的成员。村里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律师,被聘为村里的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教化作用,不仅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也为村民调解矛盾,带领村民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村风、破除陋习。”这是村党支部书记袁浩的想法。

理事会、专项协会就像一座座桥梁,一头连着村干部,一头连着村民,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心。效果立竿见影。

拆掉了心墙,小广场上的旱厕经过劝说,也被纷纷拆除。在村里“四有人士”的支助下,王家畈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四事工作法”实施以来,龙泉村顺利平整碎石场地235亩,拆除老旧土坯房、危房20多家,露天厕所80多所,拆除影响交通的院墙600米,打通交通“瓶颈”6处,还新建了50余处停车位,4处标准公厕,2个晒场。

“四事工作法”不仅给龙泉村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带来巨变,也让龙泉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成为孝感市唯一入选的试点单位。

盼望着,盼望着,春风吹来了盛夏。希望的田野上,刚插上的“太子稻”挺直了腰杆,仿佛诉说着几个月后“太子米”的香甜。

在大别山南麓,因孝道昌盛而得名的山区县孝昌,正在践行并实现着一个梦想。

这是一个个新农人的梦想,在乡村振兴中汇聚起了灼灼微光,最终成为星辰大海,熠熠生辉。

且待秋收。

□本版图片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陈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