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防员到研究生——马小东现象引领宜昌消防人才蝶变

湖北日报 2022-05-26 18:56

“谢谢你们,亲爱的战友,给我鼓励,给我关爱。让我们一起努力,奔赴下一场山海!”就在今年5月,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队二级消防士马小东考取三峡大学教育管理2022级硕士研究生,心潮澎湃的他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段话。

在宜昌消防,马小东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人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有人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还有无人机飞手证、潜水员证、船员证……一个个普通的消防员为什么会争先恐后地提升自己?这支队伍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本领恐慌”?近日,笔者来到该支队,探究马小东现象背后宜昌消防人才队伍建设的蝶变之路。

选才,到高校招人才,与企业抢人才

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

2018年11月9日,消防队伍转制的号角正式吹响。从武警序列的一个警种,到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转制,绝不只是把服装的“橄榄绿”换成“火焰蓝”。转制,是面对新时代发展需要,对应急救援这一世界难题负责任的探索实践。

探索底气何在?关键在于人才,在于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何在?关键在于有一套合适的人才培养、选拔和用人机制。

培养人才,要从苗子抓起。首先是大力引进名校优生,和企业抢人才,和沿海抢人才!宜昌消防深入驻地所在高等院校开设消防员招录专场宣讲会,加强与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局等共建合作,推荐优秀复转军人、特种技能人才参加消防员招录。

支队人才招录负责人熊方金清楚的记得在三峡大学的一次专场宣讲会:不大的阶梯教室内,涌入了上百名学生,挤得水泄不通。从消防员的生活训练,到成才晋升,一条宽敞又精彩的成长之路在这里徐徐展开。“招消防员有什么条件”“火场是不是很危险”“我这样的能报名吗”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听得心潮澎湃,火热的青春梦想尽情绽放。

据统计,从2018年消防转制以来,宜昌消防救援支队共招收消防员233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99人,其中本科21人,研究生学历1人。另外吸纳优秀退役士兵若干。

一粒粒优秀的种子在宜昌消防悄悄生根发芽。

成才,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种子再优秀,也要经过施肥、浇水才能茁壮成长。面对消防转制带来的新局面、新问题,宜昌消防一方面提倡每个消防指战员要有“本领恐慌”“我的特长在哪里”“我能以什么立足”。另一方面制定人才成长计划,让大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马小东从2015年进入消防队伍后,原本也有高远的志向,但由于年龄偏大,先后错过了考学和提干。是就此蹉跎还是重振旗鼓?在支队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他从2019年开始报考教师资格证,2021年又萌发报考研究生的念头,并在今年一举成功。“以前我还心存顾虑,学习会不会对工作有影响,支队会不会有意见?没想到领导不仅没意见反而鼓励我,还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

这个“好政策”,就是宜昌消防2021年制定的《指战员参加继续教育学费报销管理暂行规定》即只要个人提出申请并经组织批准同意,按规定完成学业后最高可报销75%的继续教育费用。以马小东为例,研究生毕业后最多可向支队报销2万多元学费,“这是真金白银地支持我们!”马小东开心地笑了,不用再为学费操心。“想学有条件,能学有支持,会学有奖励”的成才环境在宜昌消防逐渐形成。

为了给指战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宜昌消防与宜昌市委党校、三峡大学等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完善学历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资格认证体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干部政治轮训、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轮流开设,无人机飞手、山岳救援绳索技术、地震救援技术、舟艇驾驶员、特种车辆驾驶员、搜救犬训导员等培训陆续展开。据统计,该支队先后有170余名指战员考取国内外资质证书,实现持证上岗。

在系列政策的激励下,一粒粒种子正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用才,用机制发挥人才,用保障留住人才

大树再粗再大,也必须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栋梁之材的作用。让人尽其才,让物尽其用,以“人岗相适,人事相适”原则,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平台机制,正是消防队伍职业化发展的方向。

“不管是普通消防员,还是机关基层干部,只要努力上进,我们一定会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宜昌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宋佳说,宜昌消防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鼓励干部到边远艰苦地区交流锻炼。转制以来,提拔领导岗位24人,平职调整183人,先后开展4个批次机关和基层、城区和县市干部交流任职,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为了让人才专心工作,宜昌消防还想法设法为大家提供良好和谐的家属环境。2021年来,先后帮助3名家属完成随调,协调6名未就业家属安置事业编制工作。“后院”问题缓解了,队伍的工作热情也更高了。

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再到团队栋梁;从选才,到成才,再到用才留才。宜昌消防打造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平台机制,让越来越多的“马小东”式的骨干找到了成才的途径,看到了成才的希望。

一场人才的蝶变,正悄然发生。

(齐小宇 祁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