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古文写毕业论文致谢词 导师很感动发了朋友圈

楚天都市报 2022-05-24 07:37

胡天池(左)和同学表演相声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陈思

“戊戌之秋,幸而获隽;只身他乡,揣虑逡巡。岁月不居,四载往矣;拙论终成,掩卷怅矣……”5月19日,一篇古文体本科论文致谢火了。全文680字,不仅文风复古、对仗工整,更细数了作者成长、求学路上的感怀和对亲人、师长和同学的感谢,字字真情。这篇致谢来自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的胡天池同学。该论文的指导师陈娜为此特别发了条朋友圈,说为学生的真情实感而感动。

引经据典

向13位亲友师长致谢

“青春对每个人都很珍贵,我就是想在毕业的时候留下些什么,将来回忆起来应该很有成就感。”胡天池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篇论文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完成,没有刻意雕琢,文体形式只是辅助,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他没少引经据典。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说的是如果把忘忧草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胡天池说,他化用此句,是想感念亲人的养育恩情。

“听母育言,环岁题名;诧讶幼师,由而明之。”胡天池说,他一岁左右时,妈妈就教他写自己的名字,上幼儿园后,他是全班唯一会自己写名字的小孩,令老师啧啧称奇,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母亲教育我的用心,“这也是我能回忆起的最早关于学习的场景。”

“未配良剑,转眼江湖”是化用了冯唐的《诗百首》“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这句很符合胡天池当下初入社会的又忐忑又热血的心境。

全文680字,胡天池回忆了成长点滴,细数了父母、祖父母、舅舅、指导老师、班导师、朋友、同学等13位亲友对自己的帮助。感谢祖父母时,他写“外祖公婆,予我饭恩;所言宏理,皆有裨益。”;感谢老师时,他写“先生陈娜,温厉并济”“句句通化,详然训迪”;感谢挚友时,他写“挚友金典,互励互助;与之相伴,无忌无顾”;感谢同窗,他写“同窗璐菲,时同作业;与其相伴,合工之悦”;感谢室友,他写“室友世杰,高义薄云;与之为伴,终至不孤。”

热爱古文

初中曾创作《毕业表》

“我们觉得胡天池写古文致谢很正常,他早在高一就震撼过我们了。”胡天池的高中同学兼好友金典告诉记者,高一新生见面时,胡天池上来就是一段纯文言文自我介绍,不仅同学,班主任老师也夸赞不已。高中时,胡天池的作文写得很不错,经常拿到高分。今年俩人一块大学毕业,金典还特意跨校找胡天池帮忙改论文致谢。

胡天池从小热爱文学,11岁时就抱着原版的《三国演义》不撒手,反复看了三四遍,他尤其喜欢文武双全的关羽,“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书中关羽的形象描写他张口就来。

“《三国演义》算是我文学启蒙,跟着这本书我学到了如何描写人物,怎样用修辞手法表达人物内心活动。”胡天池介绍,他再人生每个阶段都会刻意留下些文字抒发所思所想,他初中时就仿照课文《出师表》,在毕业时写了篇《毕业表》。上高中时,他和家人朋友到滕王阁旅游,回家后自作了一篇文言文游记《滕王阁记》。

除了文学,胡天池还喜欢讲相声,经常从传统相声中汲取典故和知识。大学期间,胡天池创立了相声社团,后来还担任了学院艺术团团长。论文指导老师陈娜这样评价胡天池:“他很受教,热爱创作,本科期间参加竞赛获得了不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