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
近日,山东一废品站发现两门疑似康熙年间的“红衣大炮”,经当地文物专家现场鉴定为真品。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看到照片感觉大炮的器型和字体不太对,对大炮的真伪存疑。入藏这两门“红衣大炮”的博物馆表示,当地文物专家只是进行了初步鉴定,但由于军事兵器方面比较冷门,真伪还不确定,现在去省级机构请专家了。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网上有很多文物爱好者对大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微博认证为高校历史学教授的@于赓哲发文称:“字体是电脑字体,炮架跟开玩笑一样,真正的大炮炮架是非常敦实的。另外巧了,甘肃有个私人博物馆也有同款,别的网友也贴出旅游点有很多同款。真正的红衣大炮,炮身有编号、试演、监造、造炮人员名单,还有受药XX两的标志。”公开资料显示,于赓哲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两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
一军事自媒体也发文称,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9年到现在已经有353年,大炮凸起的阳文铸铁字迹如果还如此清晰棱角分明,很难做到。在清代早期根本就没有红衣大炮的说法,只有红夷大炮或者更小的佛郎机。而在清初,所有的铸造大炮,一般被称为“大将军”或者“神威无敌大将军”,根本不会直接写红衣大炮。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某二手交易平台4月19日上架过同款商品,售价2.68万元。卖家在商品介绍中写道:“民国铸铁红衣大炮一对,用料厚重,全品包老。博物馆、民俗园、饭店、宾馆、会所摆放”,展示的图片和莒县废品站发现的两门大炮有较高的相似度。
北京一家知名鉴定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事情他们也关注到了,在一个文物相关的微信群有人转发了这个消息,很多专家讨论了一下,有人对这两门大炮的真伪存疑。
23日下午,山东日照市莒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有很多文物爱好者来电反映这个问题,这两门大炮是暂时存放在博物馆,当地文物专家对大炮进行了一个初步鉴定,但军事兵器方面比较冷门,专家也拿不准,真伪还不确定。现在莒县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已准备去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找专家来鉴定了,待结果出来会向社会公布。
极目记者从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他们已经关注到此事,正准备上报,了解一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