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唐力勇 张婧 实习生 吴雅楠
38岁的江帆,一头齐肩短发,走路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办事雷厉风行。
江帆是航天科工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航天三院体系总体部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网络信息体系架构设计、数字孪生平台、低空经济产业等领域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先后承担60余个关键系统设计研发及指挥,填补多个领域空白。
近年来,她带领团队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重要贡献奖、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个人获评2021年度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
在急难险重中追逐科技梦想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
江帆带领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航天三院数字孪生团队,打造数字产业核心底座——数字孪生操作系统(DTOS),开辟了数字孪生与数字产业的新领域。
“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孪生在理论、应用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团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始于2019年的阅兵保障任务。”5月10日,江帆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2019年元旦刚过,航天三院接到上级紧急电话,承担70周年国庆阅兵数字化阅兵系统研制与保障任务。“没有先例,难度很大”“组织协调复杂,时间太紧”,大家深感此项任务责任重大。
“必须干好,保证完成任务。”关键时刻,江帆挺身而出。深夜的技术方案研讨、“八一”仪仗队的动作捕捉、数百个模型的构建优化、上万条数据的采集分析、数十轮的阅兵方案迭代推演,江帆带领团队攻克每一项难题。
2019年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阅兵模拟仿真是这次阅兵的创新亮点。
“数字孪生技术将重塑未来产业发展与生活模式,要将团队专业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和国防建设。”江帆说,正是经历此次数字化阅兵系统研制与保障任务,使她意识到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机遇期已经到来。
在数字转型浪潮中扬帆起航
“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的创新应用,多次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我和团队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不能只停留在做项目上,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数字孪生平台,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国防建设都太需要了。”江帆说。
她带领核心骨干组建团队、攻关技术、打造产品、开拓市场。不到两年,她带领的这支航天队伍在数字化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开辟航天三院数字孪生与数字治理产业新领域。
2020年4月,我国航天系统首个“数字孪生”专业团队在航天三院组建成立。同年12月,针对住建部和工信部“双智”示范建设需求,江帆带领团队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示范区建设贡献航天力量。
2020年11月,首个数字孪生操作系统DTOS1.0发布,2021年12月,DTOS2.0成功上线,应用于我国数字治理多个领域。该系统取得智能城市底座平台商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
2021年12月,江帆牵头推动航天三院体系总体部与国家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联合成立“数字经济创新研究中心”,促进数字化时代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全面提升。
关怀帮带助力青年成才
今年2月,历经500余天攻关,江帆团队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出与仪式数字化演练系统”研制和保障任务。江帆团队成为数字孪生与数字治理领域的一张名片,名片的背后则是一群能打硬仗、奋进拼搏、团结有爱的年轻人。
如何激发这群年轻人昂扬精神、满腔斗志,如何培养这群年轻人快速成长成才、独当一面,是江帆思考最多的事情之一。
“这么分工合理吗?是否充分发挥了项目成员专长?有没有考虑从这项任务中如何锻炼骨干人才?”针对某项目方案,江帆给予细致指导,最终形成的方案既保证了项目按时保质交付,又最大程度锻炼了团队成员。
为提高团队价值趋同与凝聚力,江帆发起“我们共同成长倡议”,请每一位员工为“共同体”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打造持久学习型组织。她关注团队温情打造,给团队成员举办别具特色的生日会。当研发团队在外场因为疫情无法按时返回驻地时,她还组织各方面做好生活保障,并给出差员工的家属送上慰问。
“要关心、凝聚起年轻的优秀航天人,打造一支温馨团结、敢拼敢闯、能打胜仗的队伍。”江帆说。
在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召唤下,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无数像江帆一样的航天人正在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