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自述:真的好想她

极目新闻 2022-05-19 14:00

文/肖川

我的记忆被时间所侵蚀,我忘记了很多事情,包括我的名字,这里的人给我的新名字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窑火的光芒,工匠师傅的脸庞,这些久远的事物都已被浓雾包裹。我只能模糊地回忆起几十年前我被一个学者从一对夫妻手中接过,带我来到这个称为“武汉博物馆”的新家。

这里有很多朋友,展厅里的文物每天都在分享各自不完整的故事。时间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话题中静静地流淌,在众多话题有一个是我们这里永远不会过时的,同时也是我的一个小小心结,关于我的孪生姐妹——湖北省博物馆中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大概十几年前,一个游客端详我时,惊讶地说道:“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并开始与他身旁的伙伴交谈,他们的对话让我们第一次知晓她的存在。

我想见见她

时间的长久浸泡让我们对其本身的流逝已不再敏感,但这个世界在时间的作用下还是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惊喜,比如我真的就与我日思夜想的姐妹在同一个展厅相见了。

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听到她要来我们博物馆见我的消息时,我就激动得不能自已。但在真正见面时,我却都不知怎么开口。眼前的姐妹外形几乎和我一模一样,只是身形比我略修长一些,青花色泽比我更淡一些。也许是个高冷的性格吧?在我想着如何打开话题时,她爽朗活泼的问好把我从思考中惊醒,也吹散了我的顾虑。一向少言寡语的我也打开话匣,我们如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相互讲述自己的过去。

我们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原来你是被收购的传世品,你最先的主人——那对夫妻是怎么急于到文物商店出售你的?”

“我也记不清了,也是听工作人员谈话才回忆起一些当时的情景,我隐约记得那对夫妻对当时接待他们的王老先生说我大概是他们祖上给乾隆护驾所得到的赏赐吧。”

“真的吗?那你见过乾隆?他真的一脸麻子?”

“唉,我连十年前的事情都记不清,哪还记得清朝的事情,也不知他们说的是真是假,也许是编故事的吧。”

“难怪胎色比我白,看来你离开土地的时间比我早得多,比我受地里水气侵蚀的时间短。我是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2016年元月从钟祥市的明代郢靖王朱栋墓中带出来的。”

她的记忆比我好,在她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故事时,各种细节都复述得非常清楚,如同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她从考古队的工作人员交谈中知道,她所在的明代郢靖王朱栋墓一直都被盗墓贼所觊觎,十几年前发生的一次炸盗,彻底惊醒了墓室中沉睡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我非常害怕,我能感受到整个墓室的颤抖,如果墓壁被炸穿,我和我的同伴估计已经粉身碎骨了。”

“对了,你说的同伴是谁?”我问道。

“是与我一起放在墓室中的陪葬明器,有牡丹花首金簪、谷纹玉圭等等好多好多朋友。对了,还有青花龙纹梅瓶大哥,他和我分别被放在郢靖王和王妃棺柩宝床下,是他在一直安慰大家。”

我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

之后,我们都在展厅里无所不谈,从各自的博物馆到各自的纹饰,聊起我们出生的先后顺序,到底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你看看我们四爱图里的王羲之,我的王羲之面色平静,衣着端正,你的王羲之表情则是更加生动的笑脸,衣服也是敞开的。”

“原来如此,我一直没注意到,你观察真仔细。”她笑着回答。

“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当时的名士在魏晋风度的影响下个个都是袒胸露乳、放浪形骸的,王羲之本人确实流传过东床快婿等一系列典故,晚年更是辞官与道士博览名山圣水。由此可见,你的四爱图中这个潇洒的王羲之更符合历史原貌。而我的四爱图中的王羲之则更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内敛儒雅、重视理教的形象。”

“但这怎么能判断我们的烧造的先后呢?”

“你再看看我的四爱图中的陶渊明,是不是感觉和我的王羲之面部非常相似?”

“呀!确实如此!这是为什么?”

“我也只是通过这里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粗略地分析了一下,你应该是比我早烧造出来,之后,有一个工匠师傅以你为蓝本,烧造了我,可能我的创作年代比较保守,认为大书法家应该有个文人的样子,不能这样嬉皮笑脸、衣冠不整,所以才画出了这个严肃的王羲之,但一时找不到脸部参考,就把旁边的陶渊明的脸又用了一遍。”

“但这也可能是姐姐你先烧造出了,之后的工匠师傅以姐姐为蓝本,画出了我的图案,他们感觉这个王羲之太严肃,画出我四爱图里这个活泼的王羲之啦。也可能咱们是两个审美不同的师傅同时画出来的。”

“没错,也说不准事实就是你说的那样,我也只是分析,我观察你的四爱开光的菱形尖端对得不太齐,而我的非常整齐,就像后人看着一个原创者改进了图案一样。当然推测只是推测,我们谁大谁小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也不重要,还是交给那些研究人员分析吧,他们似乎对此很感兴趣。”

我们之间似乎有聊不完的话,从四爱图到四位高士的生平;从苏麻离青料到丝绸之路;从我们的身形差异到梅瓶的演化过程……我们快乐地分享各自的记忆和从各自博物馆收获的信息。

这短暂的相见,我们既享受又珍惜。一对孪生器物以截然不同方式被一座城市的两座博物馆收藏,这是我们的缘分,也许这缘分会让我们再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