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丨探访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人类祖母”露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8 10:27

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在东非埃塞俄比亚,保存着被称为“人类祖母”的古人类露西的骨骼化石。在今年世界博物馆日,总台记者带您前往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探寻人类的起源。

总台记者 吴婷:今天我们来到了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博物馆,一会我们就进去看一看,人类的起源——露西,在里面到底是怎样呈现给大家的。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教育官 米尔尼:大家好,我是米尔尼,是博物馆教育官,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工作。现在让我带大家一起去古生物展区,也就是“露西”展区看一看。

露西生活在320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属于阿法南方古猿,归类为人族。1974年11月,科学家们发现了她,大量的骨骼化石碎片为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证据,成为享誉全球的“人类祖母”。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教育官 米尔尼:当研究人员发现她时,他们正在听一首披头士乐队的歌,名叫《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晚上当他们庆祝的时候仍在循环放这一首歌,他们想,为什么不把这首歌和考古发现联系在一起呢?于是,他们给她取名叫“露西” 。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教育官 米尔尼:研究人员认为“露西”的死亡年龄在19到25岁之间,这是因为人类的最后一颗磨牙,萌出大约在18岁、19岁,而露西有第三磨牙(智齿)。这是根据露西的骨骼碎片重建出的骨架,棕色(部分)是我们找到的,白色(部分)的是丢失的(部分),蓝色(部分)是联结部分。她的脸部很长,下颌突出,头骨也比较小。露西的个头很小,站立高度仅有1.05米。

博物馆游客:以前对这个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对这个还是很感兴趣的。

博物馆游客:参观这个博物馆很有趣,能了解到很多人类的历史。

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馆长 德梅卢·达格纳: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用最为形象的元素来展示整个博物馆,包括总体性的介绍和历史元素的呈现,这些都将在和我们有交流合作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活动网页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