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新馆VR全景上线,手机上“云游”五大全新展览。记者万建辉 截图
武汉地铁“博物馆专列”正式亮相地铁2号线。
武汉晚报讯(记者万建辉)5月16日上午,武汉地铁“博物馆专列”从2号线天河机场站发出。这趟专列里,18家本地博物馆的标志建筑、特色文物一一展现在乘客面前,搭乘地铁的市民在短暂的地铁旅途中感受武汉历史,感悟家国情怀。
“地铁里逛博物馆”是武汉市众多让博物馆“活起来”的举措之一。近年来,以打造“博物馆之城”“让文物活起来”为主旨,武汉市各类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博物馆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筹办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展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见证城市深厚文化底蕴
博物馆成网红打卡点
据统计,武汉地区各大博物馆的观众参观总量,近年来已突破年均1000万人次。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博物馆成为来汉游客必到打卡的全国知名网红博物馆。
去年底,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前夕,参加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各省嘉宾首个参观点就是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看过展厅陈展后,来自福建省文旅部门的嘉宾肖长培感慨,亲眼看到曾侯乙编钟感到特别震撼,楚风楚韵确实博大精深,武汉这座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丰富的文旅资源。
今年3月15日,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举办“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曾侯乙墓、梁庄王墓等考古遗址的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首次汇集,武汉观众透过这些精美的古代绿松石器,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而就在去年6月,该馆刚举办过一个全国影响的大展——汇聚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单位118件(套)精品文物的“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
今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新馆VR全景展示,网友在家可以全方位浏览新馆6个展厅的640个展陈场景,文物就在眼前,可伸缩放大,视野可360度移动,仿佛身临其境。远在上海居家的网友,也能在网上VR全景欣赏湖北省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让文物“活起来”
市民在地铁里“偶遇”国潮风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武汉博物馆打造的“智慧武博·数字武汉博物馆”平台由“虚拟博物馆”“城市记忆”“藏品档案”“教育空间”以及“我的博物馆”等五大板块组成,让市民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游博物馆。
2020年,武汉革命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也相继推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数字展馆和《江汉泱泱商邑煌煌》数字展厅,运用激光、3D建模等方式,将馆藏藏品和展厅原貌,全景式、立体化展现。
武汉市文博单位积极引进“VR”“AR”等新技术,丰富陈展形式和手段,增进与观众的互动体验。2021年“七一”期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利用“VR”技术,给观众沉浸式地再现了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时的场景。该活动荣获2021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2021年9月,武汉上线地铁博物馆国潮风专列,将武汉博物馆馆藏瓷器、玉器、青铜器、古代书画等精品文物,用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生动的文字,根据不同车厢的主题进行布置,营造出传统文化的艺术氛围。市民搭乘2号线,很可能突然发现自己身处于磅礴大气的青铜重器中、温润雅致的玉石珍玩旁、翰墨淋漓的书画卷轴前。今年1月5日,武汉博物馆开发的《江汉揽胜图》真丝织锦手卷,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让文物活起来——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获得“文博传承奖”。
湖北省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探索更为深入。在湖北省博物馆,许多文创产品,取材于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铜鹿角立鹤、彩绘漆木猪形盒、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彩绘漆木卧鹿等以动物为主题元素的文物,深受观众喜爱。今年推出的越王勾践剑公交卡,尤其受到市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