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的故事里发现人” 《一路象北》的“追象人”来了

武汉晚报 2022-05-18 08:47

纪录片团队一路跟拍“短鼻家族”。

导演康成业。

很多年后,人们回忆2021年的夏天,大概都不会忘记曾有一群憨态可掬的大象,它们闯入了云南的村寨痛饮美酒,又在泥地里躺平睡觉。

在近日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记录大象迁徙的《一路象北》获金红棉中国故事优秀纪录短片奖。

2021年,和大家一样,《一路象北》的制片团队被一张大象酣睡、微笑的照片打动,凭着新闻敏感度和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优酷泛文娱内容中心首席内容官、项目总监制张伟召集了纪录片《冬去春归》的原班人马,他们决定前往云南,围绕这群引起全球关注的大象拍一部纪录片。

从与象群最初相遇,再到相互陪伴,至最后的告别,纪录片《一路象北》用三集来讲述象群的北迁故事。

拍摄中“险象环生”?

大象和守护者都是主角

在《一路象北》摄制团队正式接触大象之前,他们构思的是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专题片。天气、迁徙路线、地形路况等因素,都曾一度让《一路象北》的拍摄陷入困境。拍摄团队一方面要相对近地靠近大象,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不对大象产生干扰。

让张伟印象最为深刻的危急情况,是在纪录片中被解说为“险象环生”的一个场景。一天晚上,在一条没有探照灯的夜路上,人群正在跟着象群前进,象群却悄悄在夜色中以极快的速度折返。热成像技术侦查人员最早察觉到危险,立刻通知拍摄团队。闻信后拍摄团队迅速撤离,还是有一辆车被大象撞到车身直接凹陷进去一块儿。

就这样,在纪录片中,跟踪着象群的指挥部时刻保持着紧绷状态,生怕象群与人起冲突。但他们也不自觉地被象群的温暖、有趣举动打动,甚至会想到自己的家人。

在纪录片中,除了指挥部人员,还出现不少村民。他们谅解大象造成的破坏,甚至给大象留下了菠萝和甘蔗等食物。在《一路象北》的镜头下,附近的村民、消防员、森林警官、护林员等也成了纪录片的主角之一。

对此优酷泛文娱内容中心制片人屈楚表示,那些一起追踪大象的人、保护大象的人,本就是影片的主角之一。“因为本身大象的行动就是不定的,加上那边的天气、地貌非常复杂。当时我们在策划时,就预想到了难度,同时我们考虑到不管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民众,都在这个事件上投入了很多的支持和关爱,所以我们很大的侧重点也放在了这群追大象、保护大象的人身上。”

张伟也表示,《一路象北》所拍摄的大象和保护大象的人们,也体现了本片的主题:展现当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而这也正是主创团队所要传递的。

用谐音梗扣钱吗?

纪录片吸引了更多年轻人

影片导演康成业曾在采访中表示,纪录片的题材可以严肃,但表现形式可以更具亲和力。这种表现形式上的亲和力,体现在《一路象北》里,是台词更为俏皮可爱、接地气,影片也被不少网友称为“下饭神器”。

而“博物君”张辰亮的加入,也让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在影片中,他的讲解颇为生动俏皮,且附带着“博物”属性。如影片中的这段台词:“学会和泥巴相处,也是小象成长的必修课。大象缺乏汗腺,泥巴能帮助降温。还能像防晒霜一样,保护皮肤不被晒伤。熊孩子睡了,当妈的还得继续操心,又是摘树枝驱蚊,又是动耳朵扇风,一刻也闲不下来。”

张伟表示,邀请“博物君”张辰亮加入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好内容+好视角,能达到1+1>2。邀请小亮作为观察者进入节目,起到了一个增色的作用。同时我们用了拟人化的解说方式,很俏皮、很可爱,能够把它(大象)的特性给表现出来,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纪录片已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数据显示,优酷出品的《奇妙之城》《他乡的童年》《了不起的匠人》等不同题材的纪录片作品,都有超过70%的年轻用户和女性观众。

张伟表示,随着年轻纪录片观影人群的增加,节目形态本身也需要越来越丰富。在创作层,纪录片融合的创作元素也将越来越多,它是纪录片走向互联网、走向年轻用户的需求。

【导演专访】

借“人象关系”讲述中国人相处之道

“追大象”的一家三代令人感动

“有网友说,是不是没有保护好西双版纳的雨林,大象才会出走?”带着同样的疑问,导演康成业带着一组人马前往了“短鼻家族”的家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在那里,他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恰恰是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野生亚洲象从100头增加到了400多头,同时因为雨林保护得好,植被更加茂密,这都使得亚洲象的活动空间变小了,大象是需要相对开阔的活动空间的,所以自然会扩散出走。”

西双版纳之行让康成业印象最深刻,是一位在保护区工作的护林员。他至今仍被深深打动着:“他从小和大象一起长大,是一个‘追大象的人’,他父亲也是‘追大象的人’,他的儿子未来也想成为一名‘追大象的人’。当地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两三代人都在从事大象保护工作,那里的人和象相处的时候,所透露出来的和谐感,没有物种与物种之间的俯视,是一种很微妙的平衡。”

优酷方制片人黄林霏表示,这部片子是想寻访调查“野象北迁”事件,揭示人与动物的深层关系,“不是专门拍摄野生动物”。很快,主创团队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跟拍“短鼻家族”,另一路由康成业带队前往西双版纳,探寻那里人与象如何相处,以及野象北迁的原因。

主创团队最终把拍摄的重心转到“人”的身上。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现场指挥部时刻处在紧绷绷的状态里,生怕象群与人起冲突,但当象群有一些温暖有趣的举动时,他们也会从心底里被打动。有一天早上,指挥部成员段孟抄发现,小象在大象身边不停地爬来爬去,这让他想到自己那同样睡觉不踏实的女儿。

在康成业看来,做纪录片要考虑内容的深度和艺术性,就有可能会缺失一部分大众传播性,进而与大众产生距离感。“《一路象北》我们就做得相对更具网感一些,更像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的节奏,这也是我们的一次尝试。一开始我们并不觉得会成功,但这次获得了金红棉奖的认可,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也是前辈们对于我们探索这种风格的一个认可和鼓励。”

在康成业看来,纪录片要“长在大家的关注点上”,要“寻找某一个大家都想探求的答案”;纪录片是用真实素材创作出来的剧集,所带来的感动程度更高;当下流行的网感、短视频式的快节奏等等创作技巧,能让一部纪录片锦上添花。

综合《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中青在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