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奇”创精品——记中铁一局武汉地铁12号线三标项目经理刘奇

楚天都市报 2022-05-17 07:31

刘奇核查照图施工情况

汪家墩站地连墙首幅钢筋笼吊装    通讯员 李晓旭 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李晓旭

同事说:他勤勉踏实,要求项目员工做到的,他一定带头先做到;

业主说:他责任心极强,业务能力精湛,事情交给他来做我们放心;

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人,把公司交给我的任务落实好,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项目干好,是我的职责,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他是中铁一局武汉地铁12号线三标项目经理刘奇。入职十多年来,他从项目安全员、安质部副部长、安质部部长、安全总监、项目总工到项目经理,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以项目工地为家

参建武汉6条地铁线

5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团结大道的中铁一局武汉地铁12号线三标项目部。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合理的布局,整个项目部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生活区,洗衣房、沐浴房、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从2010年来武汉任3号线九标项目安质部副部长到2020年在武汉买房安家,这十年来刘奇一直吃住在工地,老婆孩子来看他,也都一样吃住在工地。

“长期住在工地,有这样几个好处。”刘奇笑言,首先是方便,早晨起床就能吃饭、迅速投入工作,不用把时间花在上下班的路上;项目临时有什么事情,哪怕是三更半夜,喊一嗓子,其他员工都能迅速碰头,一起商量;还有就是能最直接地发现项目员工衣食住行方面的诉求,比如饭菜合不合口味、洗澡间的热水器是不是有故障、洗衣机的配备够不够、需不需要配备几辆电瓶车……这些细节,都能够第一时间去感知、去解决、去提高。

“俗话说‘饭饱不想家’,工程人四海为家,项目部就是个大家庭,项目部和谐了、温暖了,大家才能齐心协力更好地投入工作。”刘奇说,自己作为项目经理,带着大家干项目的同时,更要为大家服好务,为每一位员工,尽可能创造更好的干事环境与氛围。

扎根武汉十多年间,刘奇参建了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7号线、12号线等6条地铁线路。

以安全质量为基

守牢底线创佳绩

“事故是最大的成本损失,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刘奇不仅给员工灌输这种理念,而且把这种理念贯彻整个管理中。

在建设武汉地铁5号线5标时,项目包含三个车站四个盾构区间,均处于长江一级阶地,地质为高承压水的粉细砂地层,易漏水漏砂,施工具有一定的风险。刘奇要求各工序开工前,工区安全质量负责人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强调施工中需关注的安全质量重点问题;项目通过周安全生产例会,协助施工队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月度安全生产例会,总结本月安全、质量存在的问题;每月对班组长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班组长进行帮扶,并跟踪考察。

项目部在安全质量上舍得投入。杨园站、余家头站基坑开挖时处于长江丰水期,车站周边建筑物年代长、基础差。项目部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和“补强”基坑开挖,为此多投入了80万元的人工与材料费,最终实现了周边建筑物沉降在标准之内,基坑达到零渗漏的安全质量管控目标。

徐-杨和杨-余区间盾构期间,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始发、掘进,达到了长江二桥、铁四院天桥桥桩沉降均在1毫米以内的高标准,并且创下了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第一条长江一级阶地盾构施工区间始发、接收零渗漏的好业绩。

2018年6月,国家住建部安全司派出专家组对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在建轨道交通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专家组在杨园站施工现场进行了随机抽检,最后给出的意见是,该站主体结构混凝土振捣密实,色泽均匀,梁柱棱角分明,边墙平整,无渗漏点,观感质量良好。该项目标段也被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委员会评为2017-2018年度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在刘奇看来,安全和质量就是底线,这样的结果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善抓管理谋发展

以创新创效为本

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刘奇在管理上,却是一个敢闯敢干、雷厉风行的人。

向速度要效益——这是刘奇管理团队增效的法宝之一。刘奇说,干工程的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工期拖延,不仅没效益,还加大成本。

在武汉地铁7号线小东门站施工中,他认真查找制约车站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牵住出土这一“牛鼻子”,不断加快出土进度,加大协作队伍激励措施,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240米地下两层标准站的土方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刷新了武汉地铁车站施工的新纪录。

在武昌火车站站施工中,刘奇带领团队精心策划,变更基坑施工方案,合理筹划施工工序,在北区盖挖及半盖挖的条件下,仅用115天完成12万方土体开挖。面对施工场地狭小、且多重工序交叉施工等困难,项目团队顶住压力,加强对外协调,全员统筹规划,合理制定计划,提高设备工效,加强工序衔接,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了车站主体顺利封顶。

刘奇认为,成本管控要始终贯彻项目管理全过程,不仅仅是某个点,某个时段。而人是成本管控的核心,必须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有精气神、能打硬仗的队伍。他要求项目管理团队明确责任,认真负责,不得懈怠。定制度立规矩,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不违反管控规定和制度,人人树立制度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

完善修订成本管控制度和规定,杜绝材料超耗,把好进料收料验收关,堵住效益流失的源头。刘奇事无巨细,不定时抽查保管入库单、出入工地车辆登记本、材料台账等原始记录,督促物资人员按规章办事,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

合理安排施工,提高工效,每道工序开工前,项目部根据工期节点和计划,讨论施工方案,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制定对策,按工序特点配备充足的物资、机械设备,合理调配工人;要求项目领导班子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交班会。

刘奇率先垂范,坚持开早、晚交班会,随时了解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协调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保证各作业队施工计划按时完成。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刘奇始终是项目部交班会出勤率最高的人,平均高达95%以上。“要求大家做到的,我必须带头执行!”他坚定地说。

勇于担当铸精品

以困难为磨刀石

2009年 6月19日,中铁一局承建的国内首座瓦斯盾构区间——武汉地铁二号线汉(口火车站站)-范(湖站)区间双线精密安全贯通,成功攻克国内瓦斯盾构掘进难题,填补了国内瓦斯盾构掘进技术空白。

2017年8月31日,武汉地区断面最大的矩形顶管工程——武汉地铁七号线十二标段矩形顶管工程全面贯通,项目成功克服大断面矩形顶管斜角始发、斜角接收、站内接收、钢平台接收,以及顶管机顶升平移技术和地下障碍物处理等一系列国内少见的技术难题。该工程荣获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穿瓦斯、掘顶管……在武汉地铁建设浪潮中,刘奇与团队成员在困难中觅磨刀石,一路披荆斩棘,越战越勇。

2020年12月,刘奇“挂帅”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3标项目。

12号线为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网络中唯一的环线。刘奇负责的土建三标包含3站3区间,工程规模较大,施工工法多,工序转换频繁,周边环境复杂,在圈内号称12号线最难的一个标段。其中,园林路站-团结大道站区间清障被列为集团特级风险,且为武汉首次运营地铁站下冻结法清障工程。清障位置顶部距离4号线运营车站仅2.03米,施工风险极大。

面对诸多困难,刘奇带着团队发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光荣传统,精心统筹安排,多次组织专家组进行方案优化,确保施工安全;在清障井施工伊始,成立“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领导班子、党员带头24小时轮流值守,克服了空间小、工期紧、风险大等困难,顺利完成武汉首个运营地铁站下冻结法障碍物清障工程施工,为园林路站-团结大道站区间接下来的泥水盾构穿越地铁4号线运营车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奇说,作为一名工程人,最大的亏欠就是陪伴家人太少。但每当自己乘坐地铁时,途径武汉三镇总会“偶遇”自己曾参建的标段,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