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腐乳、陈醋……独特的风味能复制吗?这位教授攻关十余年获中国专利奖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5-16 22:04

汪教授和学生在实验室。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陈凌)无论是茅台酒,还是酱油、腐乳,其制作过程均离不开发酵技术。如何让发酵食品口感丰富又能大规模量产?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汪超教授团队破解发酵食品精准制造关键技术,获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汪超向记者介绍,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酒类和食品如贵州茅台、郫县豆瓣、镇江香醋等,因为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独特风味的形成与产品所在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当地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微生物赋予了食品独特的风味。

“受限于自然环境、安全和稳定等因素,传统工艺生产的发酵食品风味独特却难以大规模量产,而能够工业化量产的食品由于菌种单一,口味方面又大打折扣。” 汪超说,好的口感是市场永远的追求,针对发酵食品特色风味品质提升与现代高效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多年来,他和团队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攻克出“一种发酵曲料复合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技术,实现了发酵食品精准制造关键技术突破。

汪超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和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从酒糟、醋醅、酱曲等各类风味食品中采样,回来后再在实验室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鉴定、培育和评价,看哪些微生物组合在一起效果更好,以及哪些增效因子能促进它的增殖,并把它们选育出来,通过多菌种耦合发酵新工艺,填补了发酵食品特色风味精细化调控的空白,扭转了传统产业低值难增效的被动局面。

目前该专利技术已在湖北、广东、辽宁、江苏等13家企业许可实施,涉及酱油、食醋、酒、腐乳、豆酱、豆豉、酱菜等产品,实证制曲时间缩短33%。

据了解,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