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通讯员 武旅信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除了露营外,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City walk”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正成为2022年文旅市场产品创新的重头戏。
家门口发掘热门打卡地
“五一前夕,我就对假期做了规划,不打算出远门,利用三天时间和闺蜜一起在市内好好转转。”家住后湖的小学老师依伦向记者介绍,她们第一天去了东湖、磨山,第二天去了昙华林、户部巷、长江大桥,第三天坐在黎黄陂路上喝咖啡,在汉口江滩悠闲度过一整天。“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但似乎从没这样深度触碰我的家乡。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内涵,这次城市漫游让我对武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整个五一假期,众多市民在城市里“微旅行”,并在朋友圈、微博里晒出身边的美景。东湖路上的蔷薇花墙、汉口江滩的马鞭草花海、欧式风格的网红古田桥……这些藏在都市钢筋水泥里的童话世界,都被武汉市民一一发掘出来,引发大家的点赞。
“我身边好多朋友现在都喜欢城市漫游,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武汉越来越美,原来家门口也有‘诗与远方’。”家住光谷的95后公司职员小宁表示。 近年来本地游渐成主流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本地游逐渐成为主流,一种新兴旅游方式“City walk”逐渐走红。今年五一前夕,携程平台上,预订一日游产品的人次较清明节增长80%。据携程工作人员介绍,在预订“City walk”的人群中,约四成用户年龄低于30岁,多为朋友同学结伴而行,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更好地了解城市建筑物、景点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值得一提的是,“City walk”产品用户中不乏本地人,对他们来说,这种出游既可以重新感受生活着的城市,还可以发掘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宝藏打卡地。
什么是City walk?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即城市微旅行。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英国伦敦,人们用行走来品味城市特色和文化。不同于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也并非毫无目的地在街头漫游闲逛,它强调与城市的深度交流,以旅游视角延伸到熟悉的城市街道、名胜古迹、文创商圈,让参与者了解城市的变迁、历史与文化、时尚与创新。
在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提到,“City walk”让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解锁消费新场景。对于触觉敏锐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北京、山东等地已经将“City walk”列入2022年促进文化旅游休闲的行动方案。
记者搜索携程、同程旅行、去哪儿网等OTA平台发现,历史文化、美食探店、古建古村、民族特色、潮流艺术展览是“City walk”最青睐的主题。在“00后”的关键词搜索中,“小吃”“夜市”“奶茶”“打卡”“地标建筑”位列热度前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用脚去体验和丈量城市的各个角落,去深度体验和感受城市的生活气息。
文旅志愿者推出街区活动
今年以来,武汉文旅志愿者服务总队关注到这一现象,于是推出了“悦行武汉City walk”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引导孩子们到湖北省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学习了解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再后来,这项活动的范围也从文博场馆走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想通过城市漫游的形式,行走于城市中,给大家带来关于城市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美食等各方面的丰富体验。”该服务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最近一次,“悦行武汉City walk”活动来到汉口街区,武汉文旅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深度打卡黎黄陂路,感受武汉的烟火生活。
黎黄陂路素有街头博物馆之称,道路两侧至今仍保留了大约17处上世纪留下的各种欧式建筑。在这次活动中,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刚刚对外开放的汉口二厂体验店、弥漫着咖啡香的数十家咖啡馆、糯米包油条店,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志愿者们告诉孩子,上世纪的老武汉人到这里订购生日蛋糕,是最有生活情调的;而现在,武汉人的生活情调也在这短短600米的路上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武汉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五四青年节那天,武汉文旅志愿者们还开启了一场时长为6小时的接力直播,视角投向武汉长江大桥、湖北省博物馆、江汉区非遗中心、绿洲马术营地等多个文化地标,带网友云游武汉。
据介绍,“悦行武汉City walk”今年还将在汉阳门、起义门、昙华林等地进行。
抓住新风口寻找突破口
对于“City walk”这一旅游新业态,行业专家们都予以了肯定。国家文旅部评审专家、湖北大学教授赵亮认为,本地“深度游”“微旅行”的出现,恰恰是文旅融合升级的体现。随着游客出行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文旅融合需要真真切切给游客提供新的感受和体验。
对于旅游者而言,如何从众多微旅行产品中找到可信赖的优质选项是个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旅游者的“芳心”是经营的重点。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抓住“微旅行”的风口,也是旅游企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得以恢复性发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