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参观展览。 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0日讯 10日,《西风遗韵——槐川博物馆藏西洋钟、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117件(套)18世纪到20世纪的西洋摆钟及瓷器带观众感受“西风遗韵”。
精美的西洋摆钟。 记者何晓刚 摄
西洋钟,通常是指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西方各国传入我国的各式摆钟,兼具计时和陈设功能,西洋钟的引进,也促进了我国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对西方瓷器工业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瓷器在仿制中国瓷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制作精细和精美著称,出现了Meissen(迈森)、Aynsley(安斯丽)、Wedgwood(韦奇伍德)等名瓷。
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之孙刘作霖先生,将刘氏家族多年来精心收藏的18世纪到20世纪西洋摆钟及西方瓷器数百件有偿捐赠给武汉槐川博物馆。槐川博物馆从中甄选出117件(套)精品,与武汉博物馆共同推出“西风遗韵——槐川博物馆藏西洋钟、瓷精品展”。
精美的瓷器。 记者何晓刚 摄
本次展览展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西洋钟和西方瓷器,如一件法国金杯钟,为法国路易十六时代(1754—1793)生产,双发条盒报时机芯,8日动力储存,整点半点报时功能;雕花指针指向罗马数字时标,铜胎通体鎏金,条状叶饰和鎏金叶饰相叠交叉。狮首戴环置于界石式鎏金两侧,动物形象惟妙惟肖。羊首古式香炉顶饰,大多以有盖杯形器皿装饰成的现代金杯,故名“金杯钟”。
精美人物雕像瓷器。 记者何晓刚 摄
盛世收藏,贵在传承。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表示,展览旨在让广大市民了解近代西方钟、瓷制造业发展状况,在欣赏大洋彼岸工业文明进程中的西方工艺和文化艺术的同时,亦希望通过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此次展览是我市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在展览交流合作方面的一次尝试,探索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两大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武汉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范江欧美 龚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