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我愿意用一辈子讴歌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0 07:44

2022年5月9日,4时08分,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怡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光影人生路,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岁。

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曾饰演《铁道游击队》中宁死不屈的芳林嫂、《马兰花开》中性格坚毅的马兰、《女篮5号》中饱受苦难的篮球运动员林洁等许多经典的女性角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她闪光的一生。

拍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愿意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秦怡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无论怎么样,我随便今后活多少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什么事情都要听党的话,努力奋斗地学习,非常深刻地去理解党的政策,永远跟着党走,奋斗终生。

秦怡,原名秦德和,192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大家庭。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我大姐因为自己反封建,她是不愿意在家里私塾念(书),就是在外头念书,认识很多这种进步的人士,也有很多地下党员什么的,那么她经常灌输我一些革命的道理。

姐姐的进步思想,感染了秦怡。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后,她迅速成为抗日活动的积极分子,示威游行、静坐请愿、演抗日戏,还在学校学习了救护包扎的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去前线当战地护士。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上学)我是念的商科,他们就说有这个事情(战争)来了,我们要去到前线(当战地护士),前线阵地包扎伤员了,抬担架,谁去,我就啪一下子,我去。不要你,你太小了,我一定要去,等到正式抗战了,那就不得了了,一天到晚要去前线,就出去了。

1938年,16岁的秦怡辗转来到重庆,参加了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万岁合唱团。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我)到了重庆以后,在一个朋友家里,我碰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就问我,小妹妹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我就在中国电影制片厂,还做什么呢?我说我是在唱歌,唱合唱团,我说我不会唱,我是在混混,我好像自己很客气。总理就说,那你唱的都是什么歌,我说我唱的当然是抗战歌曲,我不知道他就是周恩来,所以他就说你怎么混混呢?你知道你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多少人,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在你们的歌声鼓舞下,走上前线,浴血奋战,取得胜利,你知道吗?他就这样问我,说得真的很好。我不是一天到晚要去杀鬼子,我们不是也在合唱团里头唱《大刀进行曲》,唱《黄河大合唱》,天天唱,歌声一起来,确实是好像天不怕地不怕,而且他认为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你要好好做,我说好好好。

周总理的一席话,让秦怡第一次明白:原来干文艺也可以抗日。也能鼓舞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向进步力量靠拢,后来每一次的演出,她都会用真诚投入的状态去塑造角色。希望通过演出,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抗日的队伍中来。

1941年,由中共地下党同志组织和参与的中华剧艺社在重庆成立。秦怡出演了第一出大戏《大地回春》中女儿黄树蕙一角。这个剧目让中华剧艺社一炮打响,也让她一举成名。

1941年10月至1942年5月,文艺工作者利用重庆雾季不利日机轰炸,坚持举行演出,史称“雾季公演”。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雾季的时候演出就是很危险,大轰炸的时候人们就躲来躲去,敌机进来了,我们就躲到那个椅子底下,敌机一飞走,我们就从椅子底下都钻出来了,就是这样子,所以接着又演,接着再演的时候气势更加好,因为刚刚敌机来过,心里头更加恨。

中华剧艺社一直坚持上演抗战剧目,映射、批评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受剧目角色的感染和教育,秦怡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她坚信只有共产党代表的进步力量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47年,中华剧艺社在上海解散,地下党组织找到秦怡,希望秦怡能继续用自己的演员身份去团结影响其他人。这让秦怡感到非常自豪,也明白了“干文艺不是为谋生而是为理想”。

1956年,秦怡出演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芳林嫂。

“一个革命者,不要说是坐牢,哪怕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她不但不觉得冤枉,而且觉得光荣”——《青春之歌》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她怎么能够临危不惧,怎么能够宁死不屈?就是说难道她不是人?不是!实际上她是最热爱生活、最富有人情的人,所以她才能去参加革命,所以她临危不惧,因为她有着非常崇高的现实的理想。当时的林红她一定在想象,将来我们的祖国将要成为什么样子,她有了这种想象,有了这种目标,她就一个劲去追求,追求到一点,她就感觉到非常欣慰。

革命战争时期,一名女共产党员,面对孩子被敌人顶在刺刀上的残酷,自己心痛的昏厥过去也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这让秦怡扪心自问:“如果换我,我能做到吗?”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我参加革命很早1941年,但是入党很晚1959年,就是因为我听说共产党员是应该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所以我要考验考验自己,是不是够得上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

2015年,93岁的秦怡来到海拔3800米的青海湖畔,为扮演新中国第一代女气象工程师坚持不用替身完成高海拔拍摄。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我要求要演这场戏的,跟导演说我可以翻的,因为衣服穿得厚,你翻到一定程度有人挡住了就行了。

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我为这个片子走了也就走了,也无所谓。他(导演)害怕,怕把我翻滚得回不来了。

历时两个月,《青海湖畔》拍摄完成,秦怡被搁置了15年的梦想终于实现。

无论生活多么坎坷,只要有大爱,只要心中有大家,什么都阻碍不了她前进的脚步,正如她所说,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我都以激情拥抱世界,这是一支永远都唱不尽的歌,也只有努力不懈,不懈努力,生命才有意义!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芳华绝代的人民艺术家秦怡。

(总台央视记者 石岩 李雪荣 魏静 林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