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科医生为儿童患者进行口腔诊疗。
近几年,在青少年和成人整牙热潮中,一些商家将眼光投向低龄儿童口腔市场。记者了解到,节假日是儿童矫正牙齿的高峰期,尤其寒暑假,部分口腔科的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而儿童整牙也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三四岁儿童就已经戴上了牙套。这类儿童口腔诊所甚至建议一岁半的儿童佩戴牙套,在他们的营销话术中,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基本不复发”。
但在权威专家看来,“早发现早治疗”的概念在儿童领域是错误的。中外许多研究显示,所有种类错颌畸形的最佳矫治期均在8岁之后,有的人在8岁后矫治效果更好,有的人4岁矫治和8岁矫治效果相同,但出于对幼儿的人道关怀,并不倡导过早矫治。
全职宝妈的焦虑
何彩是90后全职宝妈。平时,她喜欢将与女儿卷卷的生活分享在社交软件上,有几百粉丝。2021年7月的一天,她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自称本地某儿童口腔诊所的推广人员,邀请她带女儿到店免费体验洗牙、全口涂氟与颜面筛查,还提供试戴隐形牙套的机会与100元报酬,只需事后帮忙在社交软件上发一篇推广笔记。
在当今的网红经济时代,母婴博主接推广很常见。“私人诊所进行这种类似探店的宣传还是挺正常的,同期还有和我一样为他们宣传的人。”何彩说。
何彩对女儿的面容充满焦虑。她告诉记者,早在卷卷一岁多的时候,她发了卷卷的笑容在朋友圈,就有朋友留言提醒“宝宝有些反颌”。那时卷卷刚长出10颗牙,笑的时候露出了6颗牙齿,中间的4颗牙齿,都是下牙包住了上牙。晚上孩子睡着后,何彩用手机查了资料,百度显示,儿童反颌“三岁矫正比较合适”。
何彩获得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互联网,她搜索后发现,这家诊所在省内连锁经营,针对儿童口腔问题,“比较专业”,这让她最终下定决心让女儿在这家诊所治疗。
2021年9月,卷卷三岁四个月,被诊所的医生诊断为前牙反颌,“牙性的问题”,医生建议趁卷卷年龄小立刻矫正,这样相对较快且效果可期。于是,一副双曲舌簧颌垫矫治器进入了卷卷嘴里,是一个粉色透明凝胶状的固体,覆有曲折的钢丝,钢丝顶在上牙后面,从正面看不到。在平常佩戴的过程中,用大拇指将矫治器往上顶后,钢丝卡住上门牙,听到“咔嗒”一声即可。医生建议佩戴矫治半年,然后再观察半年,一个月复诊一次。
儿童矫正的时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对幼儿进行牙齿矫正没有必要。在北大获得正畸双博士学位的关心介绍,儿童早期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8至10岁,这段时间是孩子的发育高峰,“骨骼生长发育塑性特别快”,而牙齿矫正的根源就在于骨骼的重塑,因此在这期间进行矫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心介绍,在8岁到10岁的发育高峰期,适合纠正骨骼的发育异常,比如上下颌骨发育不足或过度,或者牙弓过窄。“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时候进行早期干预,即使后续需要治疗,也会大大降低治疗难度,提升治疗效果。”她指出,在早期矫治中较为常见的,是对“地包天”的干预,对于鼻基底凹陷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进行骨骼的牵引,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或者是下颌骨过小,这时候刺激一下,下巴就会长出来。
反颌即“地包天”,中国在近30年前就已经对其早期干预情况有了研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1995年,他曾研究过对反颌的早期矫正。当时,他发现,已经有国外研究证明,对4岁幼童进行矫正,和到8岁再开始矫正,最终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发达国家并不建议4岁开始矫正。“孩子那么小,很难配合,心理也不成熟,矫正是个痛苦经历。”
徐宝华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启动,至1998年结束,研究结果重复了国外的结论,他随后又追加了对8岁和12岁儿童矫正情况的对比研究。最后发现,儿童在八至十岁时,上颌骨发育最活跃,是做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此时矫正事半功倍,“做早了效果不理想”。
正畸医生的震惊
2022年4月初,记者与为卷卷矫正的口腔诊所客服取得联系,对方称,在他们的口腔诊所里,还有两周半开始矫正反颌的小患者。“具体的矫正方案因人而异。”他说,反颌矫正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矫治期三个月到半年,保持期半年左右,此后每三个月定期复查。“小朋友越小,处理的问题越少,等长大了再处理,问题越大,小朋友越受罪。”
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了北京的某大型连锁儿童口腔诊所,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也在万元左右。一名自称医生助理的人士说,如果父母有反颌的情况,儿童也会遗传。“第一个治疗周期最好是3-5岁,可以防止面型发生变化”,对于遗传性反颌,将建议在6-8岁和12-17岁继续两个周期的治疗,“可改善面型”。
这些观点令正规的正畸医生感到惊讶。关心告诉记者,这两年她时常接诊到非常低龄的小朋友。就在前几天,她接诊一个病人,对方带着自己三岁的宝宝一起看诊,并称某儿科诊所的医生说孩子有咬合问题,需要矫正。但关心惊讶地发现,孩子长着“完全一口正常的乳牙颌”。
“我很震惊,你知道吗?我就想,在什么样的利益驱动下,你能下狠心建议给三岁的孩子做矫正?”关心指出,有些儿童口腔诊所夸大幼儿的状况,“贩卖焦虑”,当成功把牙套戴在孩子嘴里后,如果最终复发了,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没有管理好导致的。“实际上,这些机构不会教家长对幼儿进行行为管理的,只是说不戴不行,最后就是干预失败,这时候诊所又说孩子还太小,以后大了再继续干预。”
关心指出,口腔正畸市场的过度低龄化值得警惕,不论幼儿还是成人矫正,都属于医疗行为,都应该遵循医疗的标准和规范。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