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8日讯(记者李琴)光谷生物医药产业重整行装再出发,5月8日上午,湖北东湖科学城·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正式启动。规划到2030年,创新药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家创新药企业登陆主流资本市场,30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项目签约入驻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光谷生命健康产业能级,打造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产业高地,东湖高新区在光谷生物城规划布局约8000亩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
该产业基地立足光谷生物城现有产业基础,针对创新药长周期、高投入、轻资产的特点,重点规划创新药物研发核心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承载区、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三区”联动空间布局。其中,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拓展区规划面积约2500亩,瞄准全球最前沿的创新药领域,引进头部企业、核心业务板块和企业分部。
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图。光谷供图
目前,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已聚集人福集团、国控湖北、远大医药、药明康德、武汉辉瑞、美纳里尼、CSL杰特贝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禾元生物、友芝友生物、中美华世通、纽福斯、滨会生物、波睿达、睿健医药、朗来科技、益承生物等一批创新药企,拥有33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
活动现场,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团队签约落户,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建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创新中心。人福医药全球研发总部、禾元生物重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扩产和抗腹泻制剂产业化基地、友微生物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业化基地、滨会生物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产业基地、翰思生物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凯瑞康宁中枢神经系统创新药研发中心、科福新药多功能纳米制剂中试及产业化平台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其中,起步于光谷生物城的友微生物为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拟投资3.6亿元建设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业化基地。友芝友高级副总裁易继祖介绍,目前该公司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已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首批第一次接种,“这是一种新型的蛋白类疫苗,填补了湖北省内蛋白类疫苗的空白,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对变异新冠病毒也有很好的防御能力。投产之后,一年可以提供1.5亿多人份的疫苗支持。”
“经过在光谷生物城10年的发展,公司产品上市,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科福新药总经理周小顺介绍,该公司研发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首个专利新药已于2021年上市,是批准的婴幼儿血管瘤全球唯一的治疗药物,是中国临床亟需产品,获得国家新药重大专项资助。该公司拟投资1.2亿元建设多功能纳米制剂中试及产业化平台,推进儿科、眼科等高端纳米制剂的首仿和新药研发及产业化,“投产后有望年产值达20亿元”。
2030年30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
“就像一棵树,长到一定的程度,它开始结果子,然后结更多的果子。”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生命健康产业自2007年起步至今,已成长为区域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中部第一。截至2021年底,集聚企业3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108家、本土上市公司6家,400多个1类新药管线在研、40多个进入临床。
根据规划,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产业集群为目标,规划到2025年,创新药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引进10位创新药领域顶尖院士专家,5家创新药企业登陆主流资本市场,10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到2030年,力争创新药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家创新药企业登陆主流资本市场,30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
“从创新的聚集区到产业的聚集区再到高端的国际医学聚集区,全链条的打造在全国来说都是超前的。”该负责人介绍,未来除了招商引资,还要通过东湖科学城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将光谷创新药产业基地打造成生物制药科研成果的产出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
全国首创“新药创制合伙人”模式
累计单品种补贴最高1亿元
活动现场,光谷发布《关于推进创新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出四大类20条具体条款,专项扶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光谷在全国首创“新药创制合伙人”模式,资助前移、分担风险。如对1类创新药单品种临床研究费用每年补贴最高2000万元,累计单品种补贴最高1亿元。对改良型新药和其他药品研发,单品种累计最高补贴2500万元。对单品种年销售收入突破,给予阶梯性奖励累计650万元。
此外,为提升创新能力,对组建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单位,给予三年实际设备投资50%的补贴,最高5亿元。通过“3551光谷人才计划”引进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等,最高支持1亿元。基于税前年工资性收入,对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给予专项奖励。
为鼓励企业投资扩产,对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的创新药相关项目,5年内补贴固投的10%,最高5亿元。对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给予“一事一议”支持。对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给予阶梯性奖励累计5000万元。
同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生命健康产业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省市区支持最高可达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