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踢好临门一脚,这几个方法一定要看!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5-07 20:27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7日讯(记者向洁)还在纠结中考志愿怎么填吗?还在为当“鸡头”还是做“凤尾”而举棋不定吗?5月6日晚,长江日报特邀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苏敏在线直播详解志愿填报技巧。

慎填第一志愿,不要意气用事

苏敏在线详解中考志愿填报。记者向洁 摄

今年中考志愿依旧分5个批次填报。有些考生执意非某校不读,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孤注一掷”。对此,苏敏特别提醒有此想法的考生,“不要意气用事!”

苏敏说,首先要提醒考生和家长:分配生、外校资格生,网报平台中相应批次第一志愿已经默认为招收学校。体艺特长生、体育后备人才必须在相应批次第一志愿中填报对口招收特长生的学校,否则视为放弃资格。

其次,今年第一批省级示范高中无调整计划,等额划线,实行“不退档,不换录,不补录”。该批次只设一个志愿,考生须根据自己实力和意愿慎重选报。一经录取,市招考办不予退录,考生不得再参加后面批次的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进入后面批次志愿录取。

其三,中考录取采取的是同批次资格线上志愿优先的办法,也就是按志愿、按成绩排序,完成了计划的学校不再招收第二志愿报考了该校的考生。普高类第二批、第三批都有3个志愿,但都不是平行志愿,第一志愿的选择尤其重要。

“约定”在手,“保险”无忧?

在直播中,苏敏特别提到很多“绩优股”家长正面临的困惑:手握多个学校的“约定”,幸福来得有些太突然。

“考生和家长不能一味地相信‘约定在手,保险无忧’,选择学校不是交保险!”苏敏说,不排除部分学校通过降低门槛,扩大优录资格面,以“约定”的形式笼络优质生源。通常家长们在拿到“约定”后,只看到利好的机会,但事实上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两面性,既然有机会,必然也有危机。而家长们由于对教育信息的掌握不够或理解不透,往往过多看到机会而忽视危机。所以,家长要客观地去评估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不是与这所学校相匹配?简而言之,大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问题,包括这所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竞争对手是什么层面以及往届的录取分布,以免出现高分掉档。

走好每一步,高中是新的开始

帮孩子选平台,考查学校的培养力至关重要。记者向洁 摄

填报志愿过程中,有的家长会抱着“赌一把”的想法,鼓励孩子利用最后的冲刺阶段跳起来摘桃子。这种“冲一冲”的做法是否可取?

“孩子能铆足劲冲,中考超常发挥,最后成功跃级,这种事例年年都有,但失败抱憾的例子更多。”苏敏直言,为孩子选择一所高中的目的不是让他进了高中就停滞不前,进了高中往往才是挑战的开始。高中只是人生的一个成长阶段,它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把孩子托举进入一所好大学。如果孩子和这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相匹配的,那么他必然会得到最大化的成长。反之,如果这个孩子本身所具备的基础和实力与这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比较大的差距,那么很可能就是另一种走向:难以适应学校的培养节奏,成长受到巨大压力。

所以,填报志愿时一方面要看一所学校的培养力,另一方面还要看孩子的性格。

把握好“地域差”所带来的教育增值

作为武汉市九大名高之一,外界对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一直都有一个说法:“高性价比!”对此,苏敏通过一系列数据作出回应。

她说,2015年,因为种种原因,十一中的录取线排在武汉市各个高中的第20位。但是,经过3年的培养之后,2018年高考,该校达600分以上者有165人,有一个班的均分为652分,17人被中科大、浙大等C9名校录取;学生袁峥高考文科达655分,跻身武汉市前10名。这份“成绩单”,与九大名高中的一些录取分数线高出三四十分的学校不相上下,甚至还有优势。2016年该校中考录取线在武汉市排位第九,2019年学生张傲以689分的高分考入清华,600分保优率超过135%,纯文纯理一本率达到97%;2020年高考,该校“最牛班”高考的均分为646分,而这个班的入口均分为483分。对比市内两所知名高中的“最牛班”,入口均分分别为500分、503分,而出口均分分别为638分、648分。2021年高考,该校高考600分达174人,保优率达135%,实现了逆境腾飞、整体提升。

苏敏说,如今很多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时,不再单单只关注单纯的600分人数、一本率,而是懂得“从进口看出口”去判断一个学校的培养力,这一转变值得肯定。根据前期科学的研判,今年元调成绩430分以上,四调成绩438分以上的学生报考十一中的希望比较大。这个预估线可能比很多区的省级示范高中都要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硚口区的总考生基数少,优质生源也相对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部分优质生源相对集中区域的考生而言,这种“地域差”所带来的教育增值值得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