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国庆)“你说个还款日期撒”“有用吗?你去起诉吧,不起诉我看不起你!”叶某与曹某本是同事好友,却因一笔3000元的欠款赌气闹上了法庭。近日,大冶法院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手机“指尖操作”,让双方足不出户远程视频在线调解,一笑泯恩仇。
2020年3月,被告曹某以疫情防控“封城”在家资金困难为由向原告叶某分两次借款共6000元,并口头承诺解封获得收入后每月分期返还。叶某基于对曹某的信任,当天通过支付宝将6000元转至曹某指定的支付宝账户,曹某按照约定每月按时分期还款,剩余3000元欠款时不再返还。叶某多次采用电话、微信等形式催被告还款,曹某一再拖延未还款,双方发生争执,叶某遂起诉到法院。
本着调解优先原则,加之被告远在广东,大冶法院立案庭干警建议叶某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申请在线调解。驻大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尹辉煌收到叶某申请后,仔细查看了双方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找准调解切入点后,迅速添加当事人微信,教授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使用方法,待双方当事人登录小程序后,尹辉煌启动客户端音视频调解功能,发起视频通话,进行线上视频调解。调解员、原、被告三方千里解纷“一线牵”,尹辉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事实、说法理、谈利弊、解心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说个大概还款日期不就完了吗?这么怼他,他能不起诉吗?”“现在是疫情时期,在外打工日子也不好过”“多年的友情经不住3000元的考验吗?双方各让一步,友情无价啊。”在尹辉煌耐心调解下,原、被告双方终于“隔空”握手言和,曹某同意在月底前还清借款。调解协议在线自动生成,直接推送到当事人手机端签字、确认,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缓解了法官的办案压力,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据尹辉煌介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建设的覆盖全国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利用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将解纷资源汇聚线上,实现在线咨询、调解、申请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等多种调解功能,是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优选平台。
近年来,大冶法院以诉调对接、诉源治理为抓手,积极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纠纷,更好地实现便民、利民、惠民。自调解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有10余名特邀调解员入驻该平台参与调解工作,尹辉煌等被调解平台纳入专家智库。去年以来,已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