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鸟岛“聘”了人类管家

武汉晚报 2022-05-02 09:26

鸟岛上一只灰鹭正叼着鱼回家。

忙着筑巢的白鹭。

两只小䴘躲在妈妈背上。

水面上忙着争地盘的䴘。

白鹭成群。

一块60亩的水塘中央,一个6000平方米的小岛草木茂密,郁郁葱葱,毫无人工修剪的痕迹。

4月28日,记者第一次来到蔡甸区张湾街同心垸村探访。隔着约30米宽的水面望去,树枝上筑着一个又一个鸟窝,枝头点缀着许多会动的白点,全是白鹭。林深处,不知还藏着多少鸟儿,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为鸟操心,值!

“这就是鸟岛。”管家李海山指着说,“2002年,这里还是沼泽地,水比较浅,我们用推土机堆起这个岛,大概长200米、宽30米。上面的树全是我们种的,有上千棵。”

一只白鹭衔着一根树枝,绷直两条大长腿飞进鸟岛深处,给不能靠近的对岸人留下一丝神秘感。水塘里,有人穿着连体下水裤站在水里,张网清理苔藓。清理好的水域露出清亮的池水。

一只黑水鸡伸展翅膀,兴奋地扑水,给伴侣跳着“水上芭蕾”。䴘妈妈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船,驼着孩子游山玩水。鸟儿自顾自玩着,咕咕咕闲谈着,任由人类管家为它们操持家务,它们只负责享受。

杨国林是李海山的合作伙伴,苔藓疯长的时候,他也下水清理。他说:“这个水塘2016年不搞人工养殖后,原样摆着,每年自然地长出苔藓。适量的青苔可以净化水质,过量却不好,盖住了水面,水里会缺氧、缺光照,鱼就会死,鸟就没吃的了。”

在李海山和杨国林的维护下,水塘6年来从未干涸和污染,为鸟儿提供着水源、食物和嬉戏的乐园。

野水鸡回来了

村里有人养鸭,听说鸟岛这边清苔藓,想把苔藓收回去喂鸭子。在不惊扰鸟儿的情况下,杨国林允许村民下水收集苔藓,既清理了水塘,又为村民提供了免费、天然的养殖饲料,一举两得。

同心垸村从过去没有几只鸟到现在鸟成群,村民的生态意识也在提高。

“鸟岛上这么多鸟,说明我们这里生态好、环境好,我们不能破坏了。”水产养殖户尹望华说,十几年前,有人在村里收野水鸡,70元钱一对,卖给餐馆,村子周围的野水鸡基本绝迹。但这些年大家都不做这种事了,野水鸡又重新出现了。

来此拍鸟的摄影爱好者拍到白鹭、灰鹭、野水鸡、白鹡鸰、鸳鸯、野鸭等鸟类。

李海山自豪地说:“冬天还有丹顶鹤呢!”

继续守下去

去年,一支摄影队向蔡甸区水务局专家肖双武打听到这处鸟岛,如获至宝,连跑三天来拍摄。还有人打听,能不能在这里租房,想住几个月,仔细观鸟拍个够。

肖双武说:“6000平方米的鸟岛是鸟的家园,一年四季都生活着很多鸟,没有淡季。成群的鸟在这里安居10多年,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人为干扰,没有人为破坏,如盗取、灭绝性捕捞、人工养殖等。”

杨国林坦言,为了鸟放弃了一些经营,不是没有资金压力,但既然和鸟有缘,他慢慢也接受了。2018年,有人要买岛上的水杉,他们不卖。

“我能做的,是保护这些鸟不受伤害,让它们一直栖息、繁衍下去。这个岛,我会继续守下去。”李海山告诉记者,2019年底,他再次放弃了道路硬化、修建栈道、做水上餐厅的经营计划。白天听鸟欢唱,晚上仰望星空,这种诗意栖居,住在市区感受不到。

文/记者胡蝶 图/记者金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