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见习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冯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回归生活本质。如何创新教研形式,促进幼小科学衔接?4月27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和江汉区童话幼儿园共同承办的武汉市第四轮学前教育保教活动实验走进武汉市江汉区童话幼儿园。活动采用“线上观摩”+“线下研讨”的方式,以教研形式创新为突破点,以活动效果高质为着力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幼小衔接,我们一直在路上”。
胡俊园长线上分享。学校供图
园本课程优化整合,聚焦幼小科学衔接
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基于美的价值取向,童话幼儿园围绕“美润童心,歆爱童年”的办园理念,打造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支持幼儿探索实践、兼具“五感”体验的“感官花园”。
“‘感官’是想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各种探索,‘花园’则是用美的价值取向引发幼儿用100种语言去感受、欣赏、创造和表达。”童话幼儿园园长胡俊以《“感官花园”项目化学习助推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做交流分享。胡俊坚信在充满真实情境和自由开放的自然游戏场中,孩子们会呈现出好奇好问、认真专注、不怕困难、乐于交往、主动学习的生长状态。
幼儿在感官花园学习实景。学校供图
胡俊现场展示了一个发生在野趣园的游戏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将野趣园的“洞洞墙”变成了野外烧烤摊,将树枝树叶变成了烤串,将自己沉浸在游戏角色中,充分体现感官花园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的一个自然游戏场和学习场,不仅催生了孩子们探究的持续性,也让幼儿更多思考和解决面对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构建新型学习模式,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强调班级环境承接性,强化区角环境可变性。“感官花园”项目化学习有别于幼儿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预设式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站位儿童立场、尊重幼儿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与周围环境互动的体验式学习,其核心要素是持续探究解决驱动性问题。为此,童话幼儿园也构建了“提出问题——寻找资源——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回顾反思”的“循环往复”式学习模式。
构建项目实践体系,感知项目学习魅力。邹文娟老师通过分享案例《我和柑橘凤蝶的故事》,解读了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她结合班级幼儿在“感官花园”中探索柑橘凤蝶的学习历程,以及“有关鸟屎的猜想”、“研究虫子的生长过程”、“蝴蝶的秘密”、“放飞or不放飞辩论赛”、“昆虫化妆舞会”等活动,展示了幼儿自始至终的学习状态,让大家直观感受到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及其对于助推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作用。
幼儿发现了柑橘凤蝶幼虫。学校供图
关注教育“热点”,解决教育“痛点”。武汉市教科院学前教研员张敏指出,做好幼小衔接,既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又要聚焦实践实际问题。“双减”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已然成为教育圈的“热点”,童话幼儿园用探索出的项目化学习模式向我们展示如何助推幼小科学衔接。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也将在学校层面促衔接,区域层面促协作,督导层面促帮扶,促进新时期武汉市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完善入学保障机制,融合推进园本教研
聚焦园本课程教研,打通入学保障机制。家园校共育机制、保教质量评估机制、六个一的课程审议机制、项目化学习观察与反思机制。在胡俊的带领下,童话幼儿园以园本教研为抓手,建立了一系列入学准备保障机制,为该园幼小衔接工作筑牢根基。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感官花园学习。学校供图
“项目化学习为我们点亮了‘幼小科学衔接’的前路,也给我们提出了‘全面优化园本课程’、‘聚力优化实施策略’的攀高目标。”胡俊认为,如何帮助家长树立全面衔接观念,如何建立多方联动、系统衔接的机制是幼儿园后期研究与努力的方向。
美润童心,歆爱童年。让每一位幼儿在实践中浸润童心,在互动中书写童话。童话幼儿园全体幼教人不忘初心,勇攀幼小衔接创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