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遗韵
医者
草原汉子
疫202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人物简介】
叶军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出版有《叶军写意人物》《叶军书法集》《叶军篆刻集》《叶军速写500例》等50余部画册和书籍。
诗写心、书写意、画写境、印写识。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叶军,探索当代“文人画”的创新,诗书画印结合,融为一体,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不久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办公室采访他时,他说:“我是一个画家,一个‘学院型’的当代‘文人画’画家。对于‘文人画’画家而言,诗书画印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夫。”叶军认为,对于当代“文人画”画家而言,不但要掌握诗书画印的基本方法,还要通晓当代艺术原理和规律,有娴熟的绘画技巧、高雅的艺术品位,更要有清雅的品格。他说,“如此作画的方式,是为回归国画本源所做的准备,也是重塑自我与创造当代‘文人画’的行动,我将带上它共赴艰难远程,共赴新的艺术长征。”“这是我数十年的艺术计划,是艺术自白,也是艺术宣言。”
传统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掌握其中一项已属不易,为何追求“四全其美”?叶军介绍,1999年至2006年间,他陆续考察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各地博物馆和风土人情,发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冲击很大,中国画已被当代艺术改造了许多,开始思考如何让中国画更“中国”一些,回国后,就在国画创作上开始探索。
回首艺途,叶军的当代文人画创作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诗文、书法、工笔、篆刻”组构画面,用工笔重彩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力求将写意状态贯穿于作品创作之中。这部分创作,以现代诗和散文入画,例如作品《芦苇花》题跋是诗歌,作品《家谱》《行路人》《听雨赘叙》的题跋是自作散文,所用印章有《安》《君》《行路人》《听雨堂》等,都是为创作主题所刻,此时作品追求一种清空静寂的意境和静穆雅致的格调。
“2009年至2020年,我进行当代文人画实践创作的第二阶段,以‘宋词元曲,书法,水墨,篆刻’组构画面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有《当代淑女》《西域之梦》《红色青春》等。”叶军说,“这些作品中,大多抄录宋词和元曲作为题跋,同时也开始以自作诗和填词作为题跋,题跋的书法由自由个性化的书写转变为有法度而文气的书体,画法已由工笔转为水墨,画面追求写意素雅的格调。”目前,叶军正在进行当代文人画的第三阶段实践,即以“自作诗词、书法、水墨、篆刻”组构画面,向自由创作状态迈进,力求将诗书画印融合一体,代表作品有《西域人》《西域风》《风生江南》《新荷塘》《西域行》等。他说,此类作品的题跋都是自作诗词,书法与画的用线也完全统一,用印有《月下人行》《行路人》等等,画面更多地强调写意精神和人文精神。
2021年年初,叶军的新作在武汉汤湖美术馆展出,展览主要展出了他两个主题创作:一是高士、仕女人物画;二是关于疫情的主题创作。其中,一幅名为《荆楚遗韵》的作品引人注目。“我将曾在楚地生活过的名士,包括屈原、宋玉、孟浩然、米芾融于同一画面中。”叶军说:“这样创作的意图,一方面是表现楚文化的包容,另一方面,也是从传统的高士形象中,表达自我追求的一种状态。”在疫情期间,叶军用多幅写意人物作品“记录”身边人的表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疫2020 记录武汉人之表情》,原作是一幅2米*2米的大画,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高仿了一幅小画参展。画面中,记录了叶军身边人的抗疫身影,有刘寿祥、徐勇民、刘一原等教授,也有医务人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鲁虹认为,叶军的画面造型写实中有夸张,具有方硬坚实的特点;其画面笔墨是从传统篆书中转换而来,显得刚劲而有力;其画面构图无疑汲取了摄影中的大特写方式,故来得非常强烈动人。
“墨色富有层次变化,线条枯湿浓淡变化多端,书法韵律产生节奏感,印章点睛恰到好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认为,叶军本人审美倾向于豪迈雄厚,但又掩藏不住灵性与智慧所透露的文气。从画面上看,线条、墨色及配合的书法与印章,都可见其对传统的用功之深,但从形式、构图、黑白灰的块面构成上看,又知其学传统而不泥古,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