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杨泽新 杨德义 实习生 吴雅楠
“风云”预知天象,“北斗”精准导航,飞机上能上网……
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日益变为现实,更多惠及民生。
“风云”“北斗”实现多领域应用
2月10日,冬奥会赛事正酣。气象预报称: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将于13日5时开始降雪,8时至14时是降雪最强时段。
根据这一预报,工作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清理积雪,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官方训练得以按时进行。
户外运动比赛对举办地气象服务要求苛刻,精准发布北京周边赛区的气象预报,对于统筹安排赛事具有重大作用。风云四号B星全程参与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作为卫星图像定位与配准系统研制总体单位,来自航天科工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的空天团队,为冬奥会全程护航。
目前,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500颗,除了中星、亚太等通信卫星,也有以风云、资源等为代表的遥感卫星,还有应用广泛的北斗卫星。
2021年8月,武汉市开始实施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工作,学员培训学时记录将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
“我们研发的北斗星学车计时终端设备和软件系统,好比一个铁面无私的‘卫星监督员’。”武汉导航院副总经理于斌斌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据介绍,教练车安装该系统后,可通过北斗、视频AI、大数据等技术,严格规范统计学员的学习时间、状态和成果,提高学员驾驶水平,促进驾校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
“驾驶培训行业属于北斗应用的最新细分赛道之一,希望持续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百姓日常生活。”于斌斌说。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武汉市110家驾校、3000多台教练车上“上岗”。
航天暖心科技为老人健康护航
今年3月,在首场“鄂来拍”湖北省科技成果拍卖会上,航天科技四院42所研发的暖心科技产品——跌倒防护气囊广受关注。
“希望用航天科技,为老年人健康护航。”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屈纯说。
中国每年有4000万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跌倒,老年人跌倒最容易引起髋部骨折。
2017年,屈纯带领团队开始项目研发,历时三年设计出一款马甲式“穿戴式智能防护气囊”。2020年10月底,1000套“穿戴式智能防护气囊”进入市场。
屈纯介绍,该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该院成功研发的一款汽车安全气囊,其控制模块能实时监测人体动作,利用先进建模技术,构建预先识别数字模型,在老年人即将跌倒时触发充气模块工作,展开气囊包裹住人体关键部位,有效保护有这一需要的老年人。
“航天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产业发展变革。要推动航天科技领域创新,让看上去‘高大上’的航天技术成果,广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行云工程”,完成全部组网后,可推动实现“万物皆可互联”,为人们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