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田甜、吴放)展会上推销山寨“黄道益活络油”,被正主抓了个现行;光电工程师揣研究成果跳槽,老东家怒怼“研发剽窃”……4月25日,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对外通报2021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状况,披露了 “黄道益活络油”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光迅科技阵列波导光栅技术专利申请权争议案等一批典型案件。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关构建新发展格局,事关加快科技强国建设。作为中部首家跨行政区域管辖知识产权纠纷的审判机构,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促进武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武汉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4397件,占全省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86%。在这里,蔡林记、周黑鸭、汪玉霞、五芳斋等 “汉味”老字号捍卫了“金字招牌”,海底小纵队、小黄鸭、小黄人等知名文创角色形象得到保护,违规抓取微信用户数据行为被严惩,米其林、香奈儿、天宝软件、达索系统等30多家境外权利人维权成功,多项专利纠纷判决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变量转增量 以改革之力点燃创新之火
在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模式的基础上,武汉积极构建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的审判体系,以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
2021年11月,某报业集团法务人员来到武汉中院立案窗口,就该集团遭遇的数千份稿件遭侵权申请立案,武汉中院立案一庭法官汪丽玲建议他尝试网上立案。
“传统的方式是他带着上千份作品复制件和侵权公证书等纸质材料来立案,我们再邮寄给被告,非常麻烦。”汪丽玲介绍,目前,网上立案已在武汉两级法院全面铺开,当事人只需要准备一个纸质的统一授权,用电子数据包将证据材料推送给法院,法院收到材料之日两日内完成审核,同步推送给调解平台和被告。当事人和律师再也不必到法院走流程、催进度,所有数据在网上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审判庭还大力推行繁简分流改革,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对涉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复杂案件,交由繁案团队审理;对涉KTV点播歌曲、网络传播图片等简易著作权纠纷,由快审团队审理。对一审使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上诉案件,二审适用“独任制”审理,并将期限缩短至45天。
据统计,2021年,审判庭共适用“快审”程序审理涉KTV音乐作品、网络图片等案件10171件,审理周期较普通案件提速60%。
勇担时代重任 推动科技强省战略落实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管辖全省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等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北京某铸造材料公司和十堰某造型材料公司均系我国覆膜砂制造行业领域的重要企业。数年前,北京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十堰公司生产的覆膜砂产品,认为该产品可能侵害其覆膜砂制备工艺发明专利权。在公证人员见证下,北京公司从十堰某商用车发动机铸造厂获取了十堰公司生产的产品后,向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起诉,要求十堰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其专利方法并赔偿巨额经济损失。
“该案诉讼标的大,侵权事实复杂,而且两家都是外地企业,审起来并不容易。”承办法官赵千喜数次赴十堰现场保全勘验,综合运用现场证据保全、委托技术鉴定、专家咨询多种手段,有效地固定了案件事实,开创性地解决了非新产品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是否可采取证据保全、举证责任分配等疑难问题,最终判定十堰公司不构成侵权,北京公司服判息诉。该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成为有关产品制造方法侵权领域的典型案件。
2021年,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共受理跨辖区专利技术类案件343件,涉及襄阳、十堰、宜昌、黄石、黄冈、鄂州、仙桃等多个地市。加大证据保全、现场勘验、调查比对工作力度,克服疫情困难,“线上+线下”开展现场勘验、证据保全18次。
在有关高端装备、精密仪器等侵权案件中,为破解技术比对难题,采取权利人向被诉侵权人预付勘验拆解费,被诉侵权人负责设备拆解、复原,法院按侵权裁判结果确定费用最终负担的方法,一举破解双方胶着对立的局面。运用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取证,规范电子存证、微信记录等电子证据的审查认证,引导权利人对经济损失和违法获利精准举证,切实提升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实际效果。
依托智力优势 服务保障“双创中心”建设
湖北是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大省,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光迅科技,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的国家队和龙头企业,曾在武汉牵头建设全国第三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带领武汉通讯产业“集团军”中标工信部5G光电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2017年11月,光迅公司技术开发人员周某,在劳动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突然跳槽到河南某科技公司。时隔不到半年,河南公司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种阵列波导光栅技术有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光迅公司发现,该专利申请基本来源于周某在光迅公司任职期间参与研发的技术成果,遂诉至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请求认定河南公司的专利申请权归属于光迅公司。
承办法官周书博是技术型法官的代表,同时拥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周书博介绍,“本案与河南公司申请专利相关的多名第三人,均系国内光电子产业的重量级学者,对该专利领域的基础理论都有深入研究。但法官仍然要深入分析学者们在案涉专利技术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简单说,不能因为牛顿在力学领域有重要贡献,就认定所有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关的发明创造都归牛顿。”
审理专利权案件的裁判,既要精通法律,又要能理解技术方案, “门槛”非常高。像周书博这样拥有“双证”的审判人员,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就有5位——这在全国同类知识产权法庭中并不多见。
除高水平、复合型的法官人才储备,武汉还拥有全国仅七家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多年来,审判庭与中心密切合作,不断强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邀请10名专利审查员担任兼职技术调查官,11名审查员担任专家陪审员,为法官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支撑。仅2021年,专家陪审员参与技术类案件审判101次,专利审查与司法审判双向沟通学习的效应凸显。
经过缜密的对比分析,最终,合议庭认定河南公司申请的专利技术方案与光迅公司研发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判决该专利申请权归属光迅公司。今年4月21日,最高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该案顺利入选。
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尹为表示,以光迅公司专利申请权纠纷案的一批高难度技术类案件的成功审理,充分展示了武汉在专利审判方面所特有的“智力支撑”和“保护优势”,极大保护了企业对科研投入的信心和预期,对武汉创建具有全国科技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助力品牌建设 培植法治化营商沃土
走进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湖北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增进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强化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2021年,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受理商标权侵权案件1142件。做好批发零售等终端市场销售假冒侵权产品的审判工作,保护了华为、白云边、樱花卫厨、欧普照明、晨光文具、普拉达、香奈儿、巴宝莉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注重服务商标保护,打击依傍肥肥虾庄、巴厘龙虾、七天酒店、宝岛眼镜、美宜佳超市等服务品牌,从事餐饮、酒店、商品销售等服务经营行为。加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对侵害京山桥米、五常大米、阿克苏苹果、波尔多葡萄酒等知名商标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坚决制止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扰乱商标注册使用秩序的行为,切实维护“汪玉霞”、“旭邦”等在先商标使用人的权益。
香港黄道益活络油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4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其生产的“黄道益活络油”系列产品畅销港澳和内地,在东南亚和美国也很有知名度,连续多年位列国内“跌打风湿类药油”销量榜首。
2018年9月,黄道益公司工作人员在某药品交易展示会获取活络油、护眼贴、晕车贴等产品样品和《武汉黄道益科技有限公司招商手册》一份,其中“活络油”与黄道益正品包装非常相似。随后,黄道益公司将出品商香港某公司、生产商临汾某公司、经销商武汉黄道益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起诉到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
庭审过程中,武汉公司一边辩解没有制造涉案产品,没有参加展销会招商,只送了几个小样参展并未销售,与黄道益产品不会产生混淆,一边赶紧将企业名称变更以饰掩盖。
经过对双方产品包装的对比,法院认为,案涉“活络油”与黄道益公司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极为近似,容易造成市场混淆,判决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与黄道益公司包装近似的“活络油”产品,并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4 万元。
树立业界口碑 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
在武汉推动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之举。
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锚定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司法审判解决个案纠纷的功能与提升地方法治环境、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功能相结合,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案件。
在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取得13亿票房后,武汉某文化公司状告该电影剧本涉嫌抄袭剽窃。法院对双方剧本的故事主线、人物设置、情节发展等独创性表达进行比对后,认为均存在实质性区别,指出类似“恋人赠送巧克力的情节不应被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垄断”的精辟论断,驳回原告侵权指控,业界反响强烈,获评“全国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近年来,伴随微信等即时通讯交流工具的大量运用,围绕微信产品做开发、蹭流量的行为也增多,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披上了技术创新的面纱。
在“侠客天眼通系统”、“快客管家”APP等干扰微信运行案件中,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明确指出,竞争自由和技术创新应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边界,对通过妨碍他人网络服务运行赚取自身收益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正当的市场竞争,向互联网企业传递了坚守公平、诚信原则及保护用户隐私权益的强烈信号。
追求进步永不停步。2021年,围绕标准必要专利争议中的禁诉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保护等热点问题,武汉知识产权审干警深入开展调研,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调研文章8篇,同时在各类新媒体业平台频频发声,持续打造武汉知识产权审判的优质口碑。
尹为表示,“今年,我们将以助力武汉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强市为目标,在上级法院的支持和领导下,以更高水平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更优机制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更大力度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格局,更严标准打造知识产权审判尖兵强队,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