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最后一周被确定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是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
宣传海报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目前明确共有6大类459种危害因素引起10大类132种职业病,我省常见职业病有因粉尘、噪声、高温及振动等因素引起的矽肺、噪声聋、中暑等。
二、《职业病防治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首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先后经2011、2013、2017、2018年四次进行修正。《职业病防治法》的出台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我省职业病防治形势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工作,建立了海南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效明显,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扎实推进,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县区全覆盖,职业病基本实现“省级能治疗、地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职业健康治理和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二是重点行业或领域的职业危害因素仍然多见,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薄弱。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防护设施设备不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员工培训等制度得不到落实。四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弱,自觉履行防治义务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不足,主动落实个人防护措施不够。
四、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一)不断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承担主体责任,要用心维护,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切实筑起坚固防线。
一是建章立制责任。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二是危害项目申报责任。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三是建设项目“三同时”责任。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
四是提供合格工作场所责任
生产布局合理,配套合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合标,防护设施有效。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五是开展监测、检测和评价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按要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并依据结果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六是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公告及警示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以及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公告栏。
七是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八是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监护责任。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应当及时安排并协助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二)自觉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意识
劳动者作为自身职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细心呵护自己,积极履行职业卫生防护义务,提高个人防护意识、能力和水平。一是积极主动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二是积极主动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三是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四是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五是按要求及时完成职业健康体检项目检查。
(三)持续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
一是努力提升职业病监测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海口、三亚和儋州三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监测评估能力,辐射带动其他市县监测评估能力的提升;二是努力提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地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的能力;三是努力提升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培育建设省级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指导中心;四是努力提升职业(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大力推动三亚、儋州、琼海、文昌、澄迈等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鼓励省外职业(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来我省提供服务;五是努力提升职业健康人才支撑能力,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培训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