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孝宣
近日,孝感市委、市政府印发《孝感市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方案》,从推进城乡一体绿色发展、加快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创新绿色发展方式等方面,明确推动孝感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计划到2025年,全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全市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美丽孝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公园城市的“孝感样板”
每天傍晚,家住孝感城区长征南路的杨兴国都会搀着老伴到澴川公园散步,他说如今进公园就跟进自己家门一样方便,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享受到“沿河一片绿,依河处处景”的美景。
澴川公园
杨兴国的没想到,是因为之前这里的环境太糟。澴川公园里的老澴河,之前是让当地居民头疼的一条河:“那时候每天门窗都必须关得紧紧的,不然外面的味道闻着难受。”
全长8.6公里的老澴河,是孝感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孝感古镇依水而建、靠水而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迅速扩张,孝感日益繁华,而老澴河由于历史原因,河道淤积严重,两岸污水直排,老街住房拥挤,区域交通堵塞,成了典型的“脏乱差”。治理水质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成了两岸人民最大的心愿。
顺应民心期待,2017年底孝感市委市政府启动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55亿元,规划范围4.5平方公里。孝感市下大力气做好绣花功夫,整治老澴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建设绿色廊道、改造棚户区、完善城市功能。经过3年综合治理,老澴河水质明显改善,一河清水重现,呈现出一幅“人水城”和谐共融的美丽画卷。
在治污方面,老澴河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9.8公里河道清淤68万方,按海绵城市和生态环保理念对两岸16.8公里岸线进行护坡整治以及航道疏浚,建设城西污水泵站,实施北岸截污干管清疏、14处溢流堰口改造、黑臭水体整治、南岸3条明渠改造及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生态湿地公园。
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原计划5到8年的工程3年总体完工,创造了“老澴河速度”。项目推进了环境、空间、功能、基层治理“四个”再造,将老澴河打造成为串联城市功能片区的“景观轴”、展示城市空间品质的“会客厅”、市民休闲娱乐观景的“亲水带”、焕发城市活力的“新片区”。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孝感市委、市政府努力平衡城市建设与民生问题,把公园、广场建设成市民百姓休憩健身的新天地。一批高水平的文体场地和公园相继建成,槐萌公园、澴川公园、邓家河公园等一大批公园,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如今,孝感城区的公园随处可见,从最初的董永公园、街心公园,到现在的槐荫公园、澴川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不论住在孝感城区的哪一个地方,市民只要出门,总会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步行可达。
金卉庄园
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孝感市静脉产业园位于孝南区新铺镇,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00亩。目前,园区内有五个生活垃圾处理及产业园相关项目正在运行或推进,分别是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垃圾综合处理场、垃圾综合处理场项目渗沥液处理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静脉产业园科普馆项目。这是孝感市委市政府谋划推动的重大发展、民生、环保和科普工程。
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静脉产业园核心项目,占地约130亩,一期已于2020年10月正式投运,主要接纳、处理孝感市孝南区行政区划范围内(含市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一般工业垃圾。年处理生活垃圾量约55万吨,年最大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
怡荷园
孝感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功运行,解决了日益突出的城市生活垃圾围城问题,从根本上了改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据介绍,面向未来,该产业园将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污泥粪便、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全链条处理事项,实现各类垃圾废物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有效提升该市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水平。该产业园将打造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标杆项目,为孝感建设“无废城市”贡献力量。
从2017年初开始,孝感市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全市新改建污水处理项目96个,污水处理覆盖总户数21万余户,覆盖人口近80万人。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13个地表水断面优良率达到100%,无劣Ⅴ类断面,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达标率为100%。
土壤质量好坏,关系农作物质量。孝感市自开展“净土行动”以来,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重金属减排133.9公斤,圆满完成“十三五”重金属减排任务。
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孝感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过剩钢铁产能和20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均圆满完成。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装机规模逐年上升,并网规模目前居全省第3。
汈汊湖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孝感
把一座城市建成会吸水的“海绵”,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不久前,孝感市印发《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孝感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会呼吸”的水乡园林城市。
近年来,孝感市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中心城区已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近200个。2021年6月,孝感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未来三年将获10亿元中央财政定额补助。
在孝感市水利和湖泊局机关院内,自动灌溉喷头取代人工,高效节能地完成浇灌绿化植物任务。
“这个灌溉用水是收集起来的雨水和空调冷凝水,通过高效节能喷头,对绿化植物实施喷灌。”该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一楼地下建设容水量为40立方米的集蓄池,汇集办公区雨水和办公楼空调冷凝水。通过水泵系统抽取后用于办公区景观、绿化及道路冲洗。绿化区域更换高效喷灌喷头,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
《孝感市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建成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孝感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处理,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全市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15%、城市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全市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到30%以上;建筑业全产业链、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全市绿色工地占比达到60%以上……
到2035年,全市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美丽孝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