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美观注入活力 “00后”大学生自主设计单车停靠滑道

2022-04-24 09:12


1.jpg

张正本人。学校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聂铭静)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四年平均学分绩点为3.49,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张正,是武汉轻工大学化环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00后”的他曾荣膺2018长江商报模拟营销策划大赛季军、湖北省2020“金山云杯”铜奖、湖北省第十三届化学化工科研汇报会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现以“物理化学专业组”考研复试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成功录取。

爱思考、爱提问、爱发明创造的他,目前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实用专利13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其中5项实用专利已获批授权,最新申报的“城市共享单车停靠滑道”专利,就因“能节约更多场地、使单车停放更有序、让城市面貌更美观”,获得武汉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的关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完全是

“创新创造能实实在在地改善、改造我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状况,我大概是从初二开始学习一些理工科目,有了一些理科思维后,心中便埋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吧!”张正回忆道。

当时张正的物理老师是以作业的形式向大家布置任务,就读初中的他,由于设计的“火柴盒显微镜”“简易指南针”两个作品比较巧妙,被老师推选参加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最后获得了银奖与铜奖的成绩。

而在高中的时候,学校也会开设科技创新类的课程,此时的张正总是自告奋勇地主动与老师交流,又拿出4个作品参加比赛,最后获得了赤壁市科技局创新大赛高中组二等奖1项与三等奖3项。

2.jpg

张正获奖证书展示。学校供图

“可惜高中时的创新能力有限,发明创造的物品不能够去申报要求更高的专利证书,因此也是一个遗憾。”张正略微有些惋惜。

因而,张正在2018年初入大学校园之后,就对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具有高度的认识,他的目标是能够拥有一项自己的专利技术,并能够被转化成实物产品。但由于技术有限和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导致他大一学年的第一项专利申请失败了。

在张正失落的这段时间,学院辅导员胡艾平老师一直在身旁支持他,给他加油鼓劲。在胡老师的建议下,他报名参加了学院新能源材料课题组,他不再像往常的周末那样消极颓废,而是开始忙碌起来。在课题组的科研期间,张正获得了王又容教授、任占冬副教授、周晓荣副教授、方华副教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有关于实验操作方面的、有关于物理化学思想与电化学理论的、有关于文献阅读的,这些帮助不仅使他巩固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更帮助他日后获得了一些荣誉奖项。

“我的创新发明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科研发现以及与老师们的交谈。即使有些不算如意的时光,也是指引我通向未来道路的时刻。”张正坦言道。

学会请教,时刻调整

到了大二学年,张正的学习状态与设计方案逐渐改善,最终在2020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项专利“电子设备”。“这是一种能让手机屏幕更美观的设计,也是我的第一项授权专利。它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也因此获得了学校的‘金龙鱼企业奖学金’。”张正笑着说道。

张正第二项发明专利的灵感,来源于2020年疫情期间消毒物资的匮乏。当他在药店看到单独售卖的高锰酸钾消毒水不便携带使用时,便萌生了设计专用纸巾的念头。于是他结合专业知识,查阅大量文献,寻找配方,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一种含高锰酸钾的消毒纸巾”成功获得专利授权。

“有些专利是我在考研备考期间完成的,有时候学累了,心情浮躁了,我都会打开我的画板以及Word文档完成初步的计划交底书来转移一下情绪。”在张正看来,这些调整也不怎么花时间,但是,每当一项成果完成后,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紧张情绪的释放。

在曲折的发明之路上,张正对于化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在被逐渐激发。不仅在实验室、课题组里与老师们积极探讨科研,张正还会在课堂上不断跟老师请教,夯实理论知识。王婷婷老师是张正《结构化学》这门课的主讲教师,在大三时期,每次下课后张正都会留下来跟王老师交流上课时产生的一些疑问。曾经有一次中午下课后,师生在“原子光谱项”这个知识点上讨论了很久,彼时已经接近下午1点,王老师的家人都打电话喊她回去吃午饭了。但王老师挂完电话,照样耐心地为张正解答问题,还嘱咐他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后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不要把疑问积累起来。

对此,张正补充说:“我高中其实是不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门选修课的,因此在大学碰到s轨道、p轨道、sp³杂化等知识点,非常害怕。但后来,当我不断地去探索,才发现自己对这样一个形同陌生的课程是如此地喜欢与适应。”最后,《结构化学》这门课程,张正获得了96分,而他从王老师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一直沿用到考研和他的科研生活中。

“当你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的时候,有时候也许会看不到边际。但你要相信,渡过了那一段努力得连自己都能感动的日子之后,你想要的,岁月统统都会给你。”张正总结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道。

厚积薄发,偶然遇见

“城市共享单车停靠滑道”专利的发明,是一次偶然。

考研复习期间,张正和同学在图书馆闭馆后骑共享单车回公寓,发现公寓门口自行车摆放凌乱,既增加了交通堵塞妨碍同学们出行,又影响城市“容貌”。因此张正设想,能否在地面安装一个可移动的滑道,让共享单车停靠在滑道上,利用滑道的伸缩、移动功能,节约更多场地?循着这个设计思路,他设计出草图,改进共享单车的停车方式,让城市空间利用率更高。这个设想在不久前获得了专利证书。

从问题的提出,到专利的获批,历经一个多月。当时张正发现这个问题后,并没有马上启动设计,而是和往常一样打开自己的备忘录进行记录。在考研复习中,突然闪现灵感,他想到了解决办法。很快地,他开始构思、画草图、3D成像以及内容撰写,最后向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

3.jpg

单车停靠滑道设计图样式。学校供图

张正此前经常利用“武汉城市留言板”这个便民通道,提建议、谈想法,这次也不例外。武汉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在看到张正的留言后,十分重视,打了好几个电话与他探讨该专利的相关问题。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负责人一行还专门赴武汉轻工大学召开成果转化座谈会,指导张正如何将专利转化落地。

“有没有觉得搞发明创造是一件很烧脑、很难的事情?是什么让你保持着对发明创造的热情?”对于有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张正认为,发明创造到底烧不烧脑,需要用辨证的思维去看待。

他举出自己前不久刚自学的一门叫《仪器分析》的课程,里面介绍到,一个表征仪器的诞生,背后是由成千上万个创新专利所支撑的,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很多时候大家越想一步到位越是难以实现,但若大家把目标分解,逐个击破就不难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发明创造就会促使我们的科学仪器又一次更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努力。

“不放弃追寻,就是最好的追寻。船停码头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呆家里最舒服,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最美好的人生,莫过于奔跑在理想的路上。”这位“00后”小伙,对未来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