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黄高铁疾驰于荆楚大地上,湖北高铁建设军团的整体实力再次得到演绎。
小到一个接触网装置、一根铁轨,大到一座桥梁、一座站房,126.85公里的黄黄高铁,荆楚力量处处闪耀。
自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铁路部门组织建设单位采用环保选线、桥隧代路、地基加固、隧道洞身防护等措施,铁四院、中铁十一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中铁大桥院等多家单位密切合作,创新各种技术和手段,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了黄黄高铁顺利通车。
列控系统达到最高水平
这是一条“安全感”满满的高铁。
列车控制系统,被称为高铁的“大脑”。铁四院通号院副总工程师谢静高介绍,黄黄高铁采用我国最先进的CTCS-3级列控系统,还在路内首次采取“四级保护”,使得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等级达到路内最高水平。同时,设计团队还在信号系统中设置了道岔融雪、缺口监测、轨道电路室外智能诊断等先进检测设备,为高铁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这是一条充满“智慧”的高铁。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黄黄高铁施工负责人王林介绍,黄黄高铁先进的“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引入了北斗定位技术,该装置集北斗定位和红外扫描功能于一体,能简便快速地完成接触网相关参数的测量、记录及传输,使测量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在业内,该装置还是一个全新的装置。”该装置研发负责人李勇坦言,当时团队毫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琢磨、创新,终于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提升接触网施工精准度,团队还研发了“便携式接触网智能检测小车”和“便携式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巡检装置”,让接触网参数测量效率提高了80%。
桥梁设计创造多项第一
据介绍,黄黄高铁全线桥长91.5公里,跨越三级航道巴河、浠水、蕲河,七跨高速公路,桥隧比达85%,是目前湖北高铁中桥隧比最高的高铁线路。
在这些桥梁设计建设中,创造了多项第一。铁四院巴河特大桥设计负责人王存国介绍,巴河特大桥主桥采用刚构—连续梁三塔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是国内高速铁路桥梁上首次采用,有效解决了桥梁在运营期变形过大问题。同时,该桥梁采用大节段设计方案,主梁最大节段增长8米,较常规方法节省有效工期4个月。
“蕲河特大桥跨度220米,是湖北最大的钢管拱桥。”中铁十一局相关负责人称,在黄黄高铁的建设中,项目团队还采用了悬壁梁、支架现浇梁、道叉连续梁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
站房设计融入鄂东风格
黄黄高铁5站中,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为新建车站,其站房及相关工程由中铁大桥院设计。
一万平米的浠水南站,是黄黄高铁里唯一设置了两层候车的站房。中铁大桥院相关负责人说,它以“涟漪浠水潺潺,楚地文乡展卷”为设计主题,采用立体的空间手法展现“水”动的形态和 “卷”静的形态,建筑最终呈现了“舒展”“立体”且“流动”的气质,与浠水县地理特点和文化底蕴完美契合。
武穴北站,为8千平米线侧平式站房,站区规划以高铁站房为核心,围绕景观人行广场布置各类车辆停车场,与规划道路顺畅接驳,创造以人为本,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枢纽换乘环境。新建武穴北站充分体现当地独特的气质,结合地理环境,体现“三省通衢武穴港,月异日更科技城”的主题立意。
“黄黄高铁优良的建设质量,源于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彰显了我国精湛的高铁建设水平。”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黄黄高铁项目书记朱军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 戴辉 胡祎 通讯员张启山 卢园园 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