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向一帆 通讯员 李厚芬 彭毅君 刘颖 华沛
衣服、红领巾、水杯、文具……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多所小学的失物招领处看到,类似失物真不少。老师们说,设立失物招领处,为大量失物“回家”立了功。
什么东西最容易丢?
衣服红领巾水杯文具
小学生最爱丢的东西是什么?极目新闻记者18日询问多所学校,答案几乎都是衣服(其中校服最多)、红领巾、水杯、文具,被老师笑称为失物“四大天王”。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大队辅导员梅雪蓉说,校门口的失物招领处是2020年9月建的,学生上下学都能看到。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副校长谢敏慧说,此前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在大队部,后来物品多了,学校便在操场附近的教学楼设立了失物招领处,定期在家委群、班级群推送失物。每月这里能收10件左右衣服,校服居多,水杯饭盒每月也有四五个。
水杯、文具是公认的滞留大户。“水杯、饭盒等跟吃喝有关的,如果当天或第二天孩子没来找,就会一直滞留,或许是家长担心卫生问题。”谢敏慧说。
为让失物快点回家
学校简化认领手续
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徐丽珍介绍,校门口的失物招领处2021年9月设立,还做成了透明储物柜的样子(如图),如今每个月能收到三四十件失物,其中一半是校服。“以前我们把失物放在保安室,孩子们一是不知道地方,二是觉得不好意思就不会去找。现在特意做成矮的透明柜子,符合孩子身高,也不上锁,方便孩子们自取,也不用填什么单子。”徐丽珍说,孩子们怕麻烦,若不简化领取失物的手续,他们就很可能不找了,让家长买新的。
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大队辅导员黄雅琼老师说,校内失物柜的失物被领回的概率仅一半,大多是比较特殊或价值较高的东西。
“每次失物柜的东西多了,我们就会在晨会上把东西展示出来,让学生们看到后认领。长时间无人认领的,我们会让班主任老师拍照发至家长群。一直无人认领的,才会定期处理。”汉阳区五里墩小学大队辅导员严瑾介绍。
多所学校都说,来找失物的学生中,高年级学生一般会主动找失物,低年级则多是班主任和家长领着来找。一旦错过失物认领的第一周窗口期,就可能永远没人来找了。
滞留物一直没人领
多校称会定期清理
长期滞留的失物会被怎么处理?谢敏慧说,校服会被清洗晾晒,继续在学校宣传,待失主领回;其他失物在滞留满一年后,将被清洗干净后捐赠出去。徐丽珍说,长期滞留的失物将被放到社区捐赠箱,或捐到支付宝爱心捐赠。梅雪蓉说,该校一般是一学期处理一次失物,衣物交给专门人员收走。
如今,失物招领处的种种现象,已成为各校实行德育的契机。谢敏慧说,每学期开学时,老师都会提醒家长在孩子的衣物、水杯、饭盒等物品上贴姓名贴;学校大队部大队委也会定期把有班级姓名的失物物归原主。徐丽珍说,学校在宣传光盘行动时,也会宣传珍惜物品,号召孩子在东西不见后先去失物招领处找,实在找不到了再跟父母说买新的。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想要的,家长们基本都会买。但家长挣钱不易,我们还是希望失物招领处的滞留物品变得更少。好好的东西不能发挥作用,也是对地球资源的浪费。”老师们说,家庭、学校都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并教他们学会整理物品,从源头减少丢东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