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0日讯(记者戴东辉) 窄头短尾,通体银灰,形似雨燕。4月19日一早,武汉捷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特航空”)最新研发的JT450无人机,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亮相试飞。这款定价55万元的新机型,尚未上市已签约8单。
扎根东西湖区6年,捷特航空已跻身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稳居国内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制造实力企业第一方阵。
发烧友创业,变身小巨人
闯入专业机第一方阵
“JT450在2019年投入研发,这款定型机通过试飞后就可以量产了。”试飞现场,捷特航空负责人刘先伟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轻喜。
JT450试飞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 摄
捷特航空前身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下属的无人机研发部,2015年正式落户东西湖。那一年,刘先伟决定辞职,聚拢一批酷爱航模的发烧友创立捷特航空,公司最终落户临空港大道南段国家级海峡创业园。
与消费级无人机不同,捷特航空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和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土勘测、管线巡检、森林消防等领域,售价从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
去年夏季,河南中部地区遭遇强降雨袭击,捷特航空带上自主研发的弹射固定翼无人机驰援巩义,利用无人机在洪水围困地区巡航,快速形成灾区高精度高程数字模型图,为应急指挥部门救援调度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完整的地质资料。
“6年科创,实属不易。”刘先伟告诉记者,当年因共同爱好扎堆创业的朋友们,克服生产资金、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困难,捷特航空变身细分领域“小巨人”,获得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捷特航空结合客户需求,把研发搭载更高精度激光雷达系统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打造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商领军企业。公司依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创业团队,致力于激光雷达系统产品研发、应用服务和产业化。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能在1500米高空实现2毫米精度测量,这一精度填补了国内高端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空白。
目前,捷特航空已形成22款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矩阵,涉及工农基建、勘探测绘等各个领域。
扎根东西湖,在研三款产品拓展高端市场
去年以来,不少外地招商工作人员先后考察捷特航空,承诺提供更优的场地、厂房和产业扶持资金,希望捷特航空迁往当地。
“我们在东西湖起航,这里承载了捷特的梦想。”刘先伟表示,捷特航空的发展,得到临空港经开区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支持。“落户以来,我们一直享受高新企业补贴。疫情期间,园区还减免了3个月租金。”刘先伟告诉记者,高新产业办还主动为产品代言,以实际行动营商护商。我们也决心扎根在东西湖区。
“目前,我们有3款在研机型立项。”捷特航空正在加速产品迭代、进军高端市场,目前正在研发应急管理机载应急灾害通讯平台、无人机全球飞行控制系统、高精度激光雷达无人机等产品。
攻关小组课题讨论。 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 摄
无人机在地面控制系统下翱翔,常常受限于信号通信距离。“这个距离一般为50公里至80公里,是无人机的最大飞行半径。”捷特航空研发的无人机全球飞行控制系统,借助5G技术,可实现多点操控,从而实现无人机超长距离乃至全球飞行。“这一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捷特航空目前在研的高精度激光雷达无人机,其载重与航时均优于国内同款。“我们选用了高科技复合材料,机身更轻。通过流体力学比较,得出了最优的气动布局。”刘先伟介绍,这一机型搭载激光扫描仪,可不受作业天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