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东,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酷热的沙漠,还是连年不断的战乱?这些或许都是事实,却未必全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独特的人文、丰富的遗产,这也是中东。《中东那些事儿》带你领略各国奇景,遍寻天方趣闻,认识不一样的中东。
在土耳其的西部,有一个名叫伊兹尼克的城市,它在土耳其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景德镇。从15世纪到17世纪末,伊兹尼克是奥斯曼帝国的陶瓷生产中心,从厨房器具到墙面瓷砖,这里生产的陶瓷被广泛地运用于宫廷生活以及皇室建筑之中。伊兹尼克的陶瓷颜色绚烂多彩,图案不拘一格,土耳其国花郁金香的图案也经常出现在伊兹尼克陶瓷之上。
1
这两个盘子 你分得清吗?
下图的两个盘子都有数百年的历史,都有相似的蓝色葡萄花纹。你能分得清哪个是中国产的,哪个是伊兹尼克产的吗?
左边的盘子产于15世纪早期中国明朝的景德镇,右边的盘子则产于16世纪中期的土耳其伊兹尼克。
伊兹尼克陶瓷的花纹与中国瓷器花纹竟如此相像,难以分辨。中国瓷器对于土耳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伊兹尼克距离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约100公里。陶瓷是这座城市的名片,人们甚至将当地一个建于15世纪末的公共浴室改建成了伊兹尼克陶瓷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不同风格的伊兹尼克陶瓷,向世人讲述伊兹尼克陶瓷缘起、演变和衰落的历史。紧挨着博物馆,有一个专门向游客售卖伊兹尼克陶瓷的集市,里面琳琅满目的陶瓷制品让人目不暇接。
伊兹尼克陶瓷集市
伊兹尼克陶瓷和中国的瓷器有着莫大的渊源。土耳其陶瓷艺术家阿迪尔·詹(Adil Can Güven)从事陶瓷创作已经有30余年,他向我们讲述了伊兹尼克陶瓷和中国的故事。
伊兹尼克陶瓷艺术家阿迪尔·詹(Adil Can Güven)
阿迪尔·詹说,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中国的瓷器非常受欢迎,它们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奥斯曼帝国,中国的使者也曾经将瓷器作为礼物送入奥斯曼宫廷之中。由于钟爱中国青花瓷,奥斯曼帝国皇室要求伊兹尼克的工匠做出一样的瓷器,中国瓷器对于伊兹尼克的影响便从那时候开始。
当年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有多喜欢中国瓷器呢?曾经作为奥斯曼帝国皇宫的托普卡帕宫中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中国瓷器。据统计,这里有超过1万件中国瓷器,瓷器年代横跨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如今托普卡帕宫是中国以外,中国瓷器藏品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在托普卡帕宫中展出的中国瓷器
在采访的过程中,阿迪尔·詹打开工作室的保险柜,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陶瓷残片并向记者展示,上面的青花图案清晰可见。乍一看,你可能以为这是出自中国古代工匠之手,而事实上它是由土耳其伊兹尼克的工匠生产的。阿迪尔·詹说,这块残片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说明几个世纪前,土耳其伊兹尼克工匠们确实模仿过中国青花瓷的图案。
土耳其陶瓷艺术家阿迪尔·詹向我们展示尼兹尼克陶瓷残片,阿迪尔·詹称残片年代在1450年-1480年间
2
在摸索中前行的伊兹尼克陶瓷艺术家
从15世纪到17世纪末,伊兹尼克陶瓷图案不断发展演变,从原来以青花图案为主,到后来大胆使用各种色彩和图案。
阿迪尔·詹制作的伊兹尼克陶瓷也富于变化。记者采访时,阿迪尔·詹正在制作一块有着郁金香图案的瓷砖,他用极细的貂毛毛笔蘸上红色颜料,为郁金香的花瓣上色。
伊兹尼克陶瓷艺术家阿迪尔·詹在工作室为瓷砖上色
阿迪尔·詹说,在制作伊兹尼克陶瓷时,他主要使用经典的图形,如郁金香、康乃馨、玫瑰、风信子、水仙花、紫罗兰、鸢尾、百合等花卉图案。有时也会使用一些动物形象,如鸟、鱼、龙、孔雀、狮子、大象。
色彩运用上,阿迪尔·詹也不拘一格,绿松石色、紫色、海军蓝色、橄榄绿色和红色都是他经常使用的颜色。
伊兹尼克陶瓷博物馆展出阿迪尔·詹的作品
阿迪尔·詹使用釉下彩的方法制作伊兹尼克陶瓷。釉下彩是一种直接将图案绘在坯体上,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烧制,使颜色封于釉下的制作方法。他说,这样烧制出来的陶瓷表面更加光滑闪亮,但施釉的时候必须保证将釉均匀地覆盖在坯体上。
土耳其陶瓷艺术家阿迪尔·詹2021年的作品
伊兹尼克陶瓷工艺17世纪末开始逐渐没落。阿迪尔·詹说,伊兹尼克的先辈们并没有留下制作伊兹尼克陶瓷的配方。因此现在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只能自己摸索制作方法,尽量制作出接近伊兹尼克陶瓷的作品。
3
伊兹尼克陶瓷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在15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皇室的影响,伊兹尼克工匠们模仿中国青花瓷,制作出大量白底蓝花的陶瓷。那一时期蓝色调的伊兹尼克陶瓷占主导地位,绿色也较为常见,花纹以树叶、蔓藤和中式云纹为主。
虽然有烧制陶器的经验,但是伊兹尼克的匠人无法掌握中国的技术,无法达到瓷器的烧制温度,因此无法烧制出和中国青花瓷一样的瓷器。他们发展出自己的方法,做出看上去和中国瓷器相似的陶器。
由于无法达到足够的烧制温度,伊兹尼克的工匠将玻璃料、石英加入黏土中,这种混合物的烧制温度低于瓷器的烧制温度。因此伊兹尼克匠人生产的是一种陶器,而非瓷器,只是看上去像瓷器。
到了16世纪,伊兹尼克陶瓷加入了更多的颜色,比如紫色、红色、黑色等。图案也更多样,郁金香、康乃馨、风信子、玫瑰、春花、百合、柏树的形象更多地被运用。
16世纪下半叶出产的伊兹尼克陶瓷作品
16世纪中期开始,伊兹尼克也开始大量生产瓷砖,用于装饰皇室建筑、图书馆、坟墓等。
17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伊兹尼克的工匠们,他们的产品开始失去活力。到18世纪,伊兹尼克陶瓷工业几乎完全消失。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中心的钟楼
时至今日,伊兹尼克已经不再有往日的荣光,但陶瓷依旧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伊兹尼克市中心的钟楼就是用瓷砖装饰的,瓷砖上的一幅图画的是一艘扬帆的船在淡蓝色的大海上航行。这幅图似乎在提醒现代人,几个世纪前中国瓷器曾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奥斯曼帝国。这座城市记录下了中国文化对于伊兹尼克的深远影响,也见证了中国和土耳其源远流长的友谊。
监制丨穆莉
主编丨朱云翔
记者丨顾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