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团队首次实现早春鳜鱼苗本地培育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4-15 20:3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5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蒋朝常)4月15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鳜鱼研究中心梁旭方教授团队的鳜鱼早繁获得突破,较常规繁殖提前了2个月,这将改变华中地区以往从广东等南方地区购买早苗的需求,还通过鳜鱼开口饵料喂养技术的实现,大大提高鳜鱼苗种成活率,有望占领华中地区鳜鱼苗种市场。

团队培育的一月龄鳜鱼。

鳜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珍品,经济价值非常高。2021年全国产量37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但鳜鱼食性奇特,自开食起就以活鱼苗为食,通常情况下拒食死饵或配合饲料。鳜鱼这种终生活鱼食性现象,在世界鱼类及全球水产养殖业中均十分罕见,不仅造成养殖饵料成本极高且供应没保障,还导致鳜鱼养殖病害防控十分困难。

“为了提升鳜鱼养殖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饲料养殖模式迫在眉睫。”据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成员刘立维副教授介绍,伴随工厂化循环水等可控养殖模式的发展,市场对易接受饲料的品种需求越来越高,且为了错峰出售鳜鱼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对鳜鱼早春繁殖提出要求。

顺应市场需求,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团队近年来在已获批新品种翘嘴鳜“华康1号”的基础上,致力于易驯食饲料鳜鱼新品系“华康2号”的选育。在2021年4月5日,团队成功繁殖一批该品系的鳜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温光调控技术和催熟技术结合,今年2月首次成功繁殖了一批早春鳜鱼苗。

团队于2月拍摄的早春繁殖鳜鱼苗。

“这一技术的突破对翘嘴鳜的周年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加速促进了鳜鱼养殖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华中地区从广东等南方地方购买早苗的需求。”刘立维说。

不仅是实现早春本地育苗,该品系还兼顾生长快和易驯食特点。目前,行业内鳜鱼驯食人工饲料的时期是鳜鱼生长到3-5cm阶段,但还需要开口饲喂活饵料鱼,养殖难度高,且有易染病风险。而华农团队通过开口饵料研究,发现此批鳜鱼苗可以正常的吃卤虫和饲料等生物饵料的比例达到60%,获得实验室内的养殖突破。

科研团队拍摄的鳜鱼苗吃饵料鱼。

据介绍,该成果对鳜鱼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一旦该技术成熟推广,将大大降低鳜鱼养殖难度,提升鳜鱼养殖产量,促进绿色高品质鳜鱼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