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50多岁老小区成“公园”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4-08 16:32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8日讯 泥泞的树林变成绿植环绕的休闲广场,原来乱停的车也规范有序了……4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昌区中南路附近的建工局宿舍小区,这个已有50多岁的老小区在改造后实现“自我造血”长效管理,小区居民都为焕然一新的小区竖起了大拇指。

小区业委会主任王建华介绍,建工局宿舍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共有八栋楼17个单元,居民200多户。2021年,小区被纳入武昌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同年7月进场开工,今年1月完工,“小区建成早,特别需要解决活动空间、消防通道堵塞及停车难等问题。”

绿化广场成了小区居民下楼散步、锻炼、休闲的好去处。记者冷靖华 摄

应居民所求,泥泞树林变身草坪休闲广场

穿过智能门禁走入小区,一眼望去就是绿油油的大草坪,人行道蜿蜒其中,中间翻新过的休闲长廊上搭着密密的葡萄藤,荫凉中又充满生机。

“这里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了。”正带着孙女在长廊上玩耍的居民尹友红说,现在大家都管这个草坪广场叫“天然氧吧”。

居民们在休闲广场上聊天,看孩子玩耍。记者冷靖华 摄

“您别看它现在漂亮,以前这片地可不是这样。”家住4栋的居民胡桃英介绍,小区建成时,这片林子看起来更像是一片野林子,地上全是黄泥,“不下雨一阵灰,下雨走一脚泥,蚊虫还特别多,到了夏天只能绕着走。”

改造施工单位武洲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陈业介绍,这两块草坪所占的土地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左右,最初设计方案是准备全部进行硬化处理,但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时,居民强烈建议保留原本的树林,尽可能多一些绿化面积,让小区里的老人孩子有个休闲活动的空间。“为此,我们将方案改为种植草坪,中间按造型搭配透水砖步行道,再安装休闲椅和健身器械,老人孩子都喜欢这个方案。”

改造中合理规划,拓宽道路、新增停车位

记者看到,小区绿化广场四周都被划出了清晰醒目的白色停车线,停车位上的车辆停放整齐有序,道路的两边和尽头还用透水砖专门扩建出一个小型停车场,车辆有序停放,让整个小区看起来格外清爽。

改造后,拓宽、刷黑了小区道路,小区里停车规范有序。记者冷靖华 摄

居民徐美秀告诉记者,自家有两台车,改造前,每天回晚点就很难找到停车位,大家都是见缝插针地胡乱停,擦碰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邻居矛盾也多。

“改造前,没有智能门禁,不好管理,经常有外来车辆进我们小区乱停。”业委会主任王建华介绍,改造后,大门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外来车辆再也不能进小区,道路扩宽、刷黑,不仅新增了停车位,还解决了以前因路太窄,造成消防堵塞的大问题。

改造后实现“自主造血”长效治理模式

“以前环境太差,没法管,现在环境提升了,我们要把停车规范管起来。”王建华说,现在业委会在征得居民同意后,开始对小区停车进行收费,常住居民的车辆第一台车每月按60元收,第二台车按160元收费,租户的车辆按每月160元/台进行收费。“看到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交费,让小区能管得更好。”

武昌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改造过程中聚焦改管并举,坚持长效治理,注重提升小区“造血”功能,为改造后的小区长效管理奠定基础。这些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焕然一新、精致漂亮,地面平了,路灯亮了,居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武昌区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严要求打了样板,得到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也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经验。(记者冷靖华 通讯员沈智勇 马婉琪 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