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侵入邮箱系统 冒充管理层发指令 A股“地板大王”遭电信诈骗2275万

武汉晚报 2022-04-07 11:21

又有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

近日,大亚圣象(000910)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收87.5亿元,同比上升20.4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5亿元,同比下降4.86%。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同时披露,其全资子公司遭遇电信诈骗,涉案金额约35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275.49万元),追回可能性较低。

被骗2275万

被骗资金追回可能性较低

大亚圣象公告表示,2021年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美国HomeLegendLLC公司,成为一起电信欺诈的受害者,肇事者入侵该公司租用的微软公司365邮箱系统,伪造假电子邮件冒充该公司管理层成员,伪造供应商文件及邮件路径实施诈骗,涉案金额约35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275.49万元)。

该公司已于美国地方联邦执法当局备案并向中国公安机关报案。大亚圣象表示,截至报告日,被骗资金追回可能性较低。

年报显示,目前该笔损失已被列入营业外支出的“其他”项。

官网信息显示,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公司股票于1999年6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大亚圣象主要从事地板和人造板的生产销售业务,公司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木地板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2021年度公司地板销量为6289万平方米,被称为“地板大王”。 2021年公司营收87.5亿元,同比上升20.4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95亿元,同比下降4.8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5.57亿元,同比下降7.04%。

不是孤例

这些上市公司也遭电信骗局

上市公司遭遇电信骗局,不是孤例。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2020年11月5日,斯莱克(300382)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香港斯莱克近期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银行账户内的205万余美元(约合1300万人民币)通过网络被骗取。案发后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于2020年11月4日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受案回执》,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积极侦办。

2022年3月31日,斯莱克在年报中透露,目前该案件进展如下:

上述款项共计2,053,036.50美元已汇入诈骗人在乌克兰基辅开设的账户;

公司已经由乌克兰代理律师向基辅商事法院起诉,要求收回2,053,036.50美元,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之中;

乌克兰代理律师于2020年12月向法院申请扣押上述账户中的相关款项,法院亦发布了扣押裁决书。

经调查,该账户内有资金58,246,894.80格里夫纳以及36.50美元,根据基辅佩切斯克地区法院于2020年12月10日作出的第757/54607/20-K号案件的裁决已被扣押。该账户内已扣押资金与香港斯莱克被骗资金相当。

征询律师意见后,公司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上述款项有较大的可能性,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2020年6月23日晚间,京投发展(600683)公告称,公司接到持股50%、由合作方负责操盘的子公司北京京投银泰置业,其财务人员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银泰置业银行账户内2670万元于2020年6月22日通过网络被骗取。 若按照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计算,该公司此次被骗取的2670万元约为其2019年净利润的6倍之多。

2021年4月12日,京投发展发布的2020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表示,已追回500万。

如此巨款

上市公司到底是怎么被骗的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诈骗金额高达数百万、数千万,如此级别的巨款,按规则应该要公司内部层层审批,通过各种财务稽核,怎么会说转走就转走了呢?因此,有业内人士直言,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上市公司财务流程的不健全,以及公司的内部管理不规范、不专业。

那么,上市公司在遭遇电信诈骗时,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款项是如何轻易被划走的呢?

2021年7月17日,世龙实业(002748)在回复交易所问询时,详细披露了其被骗过程。

2020年5月8日上午,公司综管部职员杨东锋(以下简称“杨”)收到名为“张海清”(公司总经理名字)的电邮指示,要求其建立一内部工作群,将财务负责人邓某拉入群内。杨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按其指示建群,并将邓拉入新建的QQ工作群,群中仅有三人。

群建好后,骗子就以张海清的名义发指令,称在谈一个合同,但是合同又没有谈好,而合同方给总经理的私人账户汇了98万元,总经理在开会没有时间处理,就让公司财务人员先从公司账户上把98万元转回对方账户,并提供了一个对方联系人和账号。

“本来我们所有的财务都是要经过审批的,然后这个工作人员不知是怎么了,就指令出纳在电脑上操作,就把钱汇出去了。”张海清说,就这样把钱转给了对方,然后对方觉得太好骗了,过了几十分钟,对方又说打了200万元给总经理个人账户,“骗子总经理”又指令同样的途径转回去。

当日群内工作人员邓某一直都未曾怀疑已遭遇诈骗事项,也没有向公司财务总监和总经理汇报此事。直到当晚约9点半时,杨东锋对QQ群中的聊天记录开始质疑并致电提示邓,邓才警觉起过来,约10点钟打电话向公司张总核实有没有此事。

张总接电后,意识到邓可能被诈骗,随即问财务总监胡总知道此事否?胡也不知情。张随后向公司副总经理宋总、曾总通报了情况,并安排保安部部长带领人员向江西省乐平市公安局邢侦大队报了案,同时胡总也通知银行冻结了账户,但款项早已被提现。

牢记9大防骗“秘籍”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电信诈骗犯罪警情已占全部刑事警情的46%,大部分城市超过50%,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被骗呢?中国互联网协会总结了9大防骗“秘籍”:

1.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2.“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3.手机不显示号码就别接

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

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5.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6.陌生证据莫轻信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7.钓鱼网站要提防

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8.新鲜事要注意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

9.拿不准就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综合《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中新经纬、封面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