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是各种越冬鸟儿返回繁殖地北迁的季节。而在江苏省高邮市境内,目前数量超过五十只东方白鹳,由候鸟变成了留鸟,在当地定居了下来。
春季不回家 54只东方白鹳候鸟变留鸟
据了解,今年在江苏扬州高邮市境内越冬的东方白鹳多达两百多只。截至目前,已有一百多只北迁返回繁殖地。据当地有关部门监测,从2020年开始,这里由于生态变好,食物充足等原因,陆续有多只东方白鹳出现在越冬地筑巢,不返回北方繁殖栖息的情况,今年这种情况更多。
江苏高邮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朱春华:东方白鹳从候鸟变为留鸟的有54只。
27对东方白鹳留鸟孵化出近百只“鹳宝宝”
这是位于江苏扬州高邮市界首镇大昌村的一处高压输电铁塔,铁塔的顶端住着东方白鹳“六口之家”。4只东方白鹳宝宝虽刚过满月,看上去羽翼日渐丰满,小家伙们每天都不停挥动翅膀,舒展筋骨,努力成长。
据了解,这对东方白鹳夫妇,是江苏境内今年观测到的第一对“生娃”的东方白鹳夫妇。今年1月19日,它们产下了第一枚蛋,后来又连续产了4枚蛋。2月24日,5个小东方白鹳相继出壳。遗憾的是,因为连日阴雨天气降温,一只幼鸟中途夭折。
爱鸟护鸟志愿者 杭德泉: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东方白鹳也在改变它的一些生活习性,它是从在东北繁殖改到扬州繁殖,它从四五月份繁殖到扬州改成1月份下蛋,2月份小鸟就出来了。
记者现场看到,东方白鹳把巢穴筑在了高压铁塔上。为了不影响小东方白鹳的出生、成长,同时还不影响供电安全。当地有关部门实施了“候鸟生命线”项目。在现有鸟巢下面加装“防流板”作为白鹳的“空中厕所”,解决了东方白鹳粪便有可能造成线路短路的问题。据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在江苏扬州高邮市有近百只小东方白鹳陆续诞生。
东方白鹳种群增长至目前9000余只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类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繁殖地大量树木被砍伐,导致东方白鹳无处筑巢,加上食物的短缺,东方白鹳一度濒临灭绝。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 郭玉民:没有家园了就不能筑巢了,不能筑巢不能繁殖,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就徘徊。
不仅巢址缺失,前几年食物短缺,也是造成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恢复不上来的又一重要原因。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 郭玉民: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窝卵数虽然4到5个,但是能够存活下来的东方白鹳幼鸟并不多。我们就发现了第二个瓶颈,食物缺乏,闹饥荒。
为解决东方白鹳生存与繁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保护区在东方白鹳繁殖地设立了众多人工巢。植树造林、杜绝盗猎、退渔还湿,特别是在长江、黄河等流域采取的禁渔措施,都有效改善了东方白鹳种群生存环境。据有关部门统计,东方白鹳已经从上世纪不足3000只增长到目前的9000余只。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 郭玉民:我们国家长江流域全面禁渔,鱼多了鱼也大了。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由于它自身的努力,再加上保护瓶颈的破解,它的种群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数量未来是不是能够接近它的姊妹物种欧洲白鹳,我们拭目以待。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 乔一茗 薛建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