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9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刘明锐)晚霞、步道、绿地,70岁的赵志刚用相机镜头记录着青山江滩的“一寸一寸生长”和一天一天变化。
3月29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青山区绿景苑社区见到赵志刚时,他正在认真对着电脑上网课,这是一节图片处理的课。
赵志刚说,他2013年从武钢退休后,在老伴儿的鼓励下开始在武钢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因为以前在单位做过宣传工作,画过宣传画、板报、标语等,有美术基础的赵志刚悟性很高。
赵志刚在家上网课。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摄
刚开始学习,他端着相机拿老伴儿的舞蹈队“练手”。渐渐地,赵志刚成了社区舞蹈队的“专职”摄影师。技术成熟后,只要社区有活动,他都会去主动去拍摄照片。“照片拍完了还要处理,有时候照片多要处理两三天,但我乐在其中”。
除了社区的活动,赵志刚还加入了青山区摄影协会,协会的老师们会经常约着到省内采风。“为了拍到最好的画面,有时候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往山上走,虽然背着十几斤的镜头,但内心充实,也不觉得累。”
翻看赵志刚的作品,记者发现青山江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景。
赵志刚说,他1979年来武钢工作,他对青山江滩的变化深有体会,“江滩改造之前,我经常到江边的武钢仓库提货。因为临江大道大车多,路上坑坑洼洼的,坐在车里一路颠簸。每次回家,晴天鞋上一层灰、雨天一脚泥”。
2013年,青山江滩启动建设,4年之后建成对外开放,曾经的滩地变成缓坡式江滩公园,临江大道也由双向两车道扩宽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一级景观路。赵志刚说:“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到青山江滩去拍摄,我拍连片的花海、江滩里的舞蹈队、江边的绿茵场……江滩的生态越来越好,每一刻都有不同的美。”
赵志刚的获奖证书。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提高,赵志刚还报了两个摄影网课班,去年他又买了无人机,开始研究航拍技术。赵志刚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市、区摄影奖项,“摄影让我的退休生活非常精彩,青山江滩的变化也见证了我们生活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