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制图/方磊
对各种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计算力,是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最新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数字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正在人工智能计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脱颖而出。《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由清华大学及国际数据公司IDC等机构联合编制,对全球15个主要经济体的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应用水平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各国算力评分均有提升,其中中国增幅最大,以总分70分进入全球领跑者行列。
近期,“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好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赋能数字化发展。算力,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劲概念,再一次强势进入公众视野。
■ 算力正成为
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胡坚波介绍,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32.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9.6%,增速居世界第一;占GDP的比重近10年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在疫情中也保持了很强的韧性。
业内专家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数据,而让数据发挥作用的关键则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算力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驱动力”已成为共识。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启动建设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分析,中国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前沿科技创新。在此背景下,中国计算力水平同比增长13.5%,增幅全球最大,计算力指数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该报告预测,随着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算力先发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可能将进一步强化,而后发国家或地区的落后情况可能更为明显。
■ 从计算到智算,
赋能产业智慧化
算力如何助推经济增长?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说,一方面,算力本身产生了一些围绕数据产生、存储、调用等场景应用的新兴数字产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正在依靠算力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带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正是这一变革的缩影。从借助VR技术在不生产真实样车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对新车造型的评审,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再到未来能够针对个性化喜好进行汽车定制……要更高效率地开发这些研发场景,就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支撑。
算力发展的未来在哪?专家认为,AI的出现和发展开启了智慧计算时代。
前述报告指出,AI计算反映一国最前沿的计算能力。过去几年中,中国AI算力市场实现高速发展,AI计算发展水平快速提高,AI服务器支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物流园区应用AI、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物流从自动化到智能化,银行基于客户的历史借贷、社交属性、征信等多要素构建的风控模型大大降低资损率,科学家运用AI加速技术高效开展古DNA基因测序……从传统计算向智慧计算的升级,也推动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化向智慧化升级。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看来,算力基建化要以算力服务为核心,通过对智算中心计算、存储、网络等能力的统一调度和对外服务,把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提供给千行百业,助力行业智慧应用高效开发,加速行业和产业AI化。
据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