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叔 中南民族大学保安队里“藏龙卧虎”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2-03-24 22:2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许文秀 通讯员 王可 雷晶 娜迪热·阿布力克木 徐杨)手持如椽大笔,在教学楼地板上一气呵成写下几行行楷大字;运弓挥洒自如,二胡小调洋洋盈耳;宣纸上,行笔的提、按、转、收,收放自如,一张张行草,颇具个人风采……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三位年逾六旬的保安张玉珍、周木意、吕兴仿成了校园“网红”,他们的地书、演奏、书法视频刷爆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的朋友圈和各类大小社群。“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向保安大叔们学习啊!”“这年头没点才艺,都不敢做保安!”“保安只是副业,大叔们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网友对他们赞不绝口。

张玉珍:教学楼下的“地书者”

“一切的坚持都源于热爱、喜欢做这件事情。”面对采访,张玉珍笑着这样说。张玉珍于2021年3月来到中南民族大学就任保安一职。“11栋会写地书,并且写得特别好的叔叔。”早在之前,就多有在11栋上课的同学这样描述他。短短一年时间,知道他写地书的人越来越多,慕名前来观赏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同学备好工具前来请教。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南民族大学校内的一名“网红”。

孙玉珍作品。学校供图

张玉珍与书法的“结缘”,是一段美丽的巧合。刚来到中南民族学时,他被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举办的三省美术书法展览所吸引,踏入美术馆参观。也就是这次“邂逅”,被书法之美、传统笔墨之美深深吸引的张玉珍由此开启了他的书法学习之路。

“笔、墨、纸、砚,这一套东西备齐开销是很大的啊,我在纸上写得很少。”说起选择地书的原因,张玉珍这样回答。

张玉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书法,自学地书,并不容易。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工作量也比较大,张玉珍顾忌有人质疑他不务正业,因为书法而怠慢本职工作,他便选择在周末或傍晚在教学楼间的空地上练习,结束后也会清理干净,避免给保洁人员带来不便。

说起为什么能够将这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坚持到现在时,张玉珍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啊,是一次在学校里,湖北省书法报的主编看见了我写的字,说写得不错,这是一种鼓励,我更坚定了要坚持学下去的信心。但是归根结底说为什么能坚持下来,那就一定还是热爱和兴趣了。”

如今,张玉珍已经能够单手握持地书笔在地板上行云流水地书写,身姿悠然自如。他的书法不仅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美术学院的老师们多次向想学习书法的同学推荐张玉珍,他的作品也在中南民族大学七十周年校庆的活动中得到展出。他翻找自己值班室的柜子,想要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学校对我们这些职工的爱好也很支持,学校团委、美术学院的老师给予过我很多鼓励、支持。”

书法使张玉珍在三点一线的工作中找寻到了很多满足和乐趣,这份对书法的热忱,他也有决心将它一直保持下去。

周木意:值班室中的“演奏家”

同样是艺术,周木意“意”在器乐。有时是《我和我的祖国》,有时是《良宵》,有时是《二泉映月》,有时是《买花姑娘》……正安静的音乐舞蹈学院里,一首首悠扬的乐曲从周木意手中倾泻而出,他微微眯着眼睛,身形随着节奏慢慢摇晃,嘴中也轻轻哼唱着,一脸惬意。这就是周木意值班空闲时的乐趣。

“民大环境好,人情味很浓,我很喜欢”,提到中南民族大学时周木意抑制不住的开心。自2016年来到中南民族大学,他始终忙里偷闲地坚持着二胡的练习,迄今为止已是6年时光。

周木意拉小提琴。学校供图

“以前在农村读书时,我老师拉二胡特别厉害。但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二胡,只能留下遗憾。”说起学习二胡的契机,周木意这样回答。进入社会后,他少年时的二胡之梦重新萌发。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自学二胡,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练习。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二胡学起来复杂,音色和节奏不好把握,那几年只拉一些入门曲子。自己不上手的曲子我会虚心请教会拉的人。”他回忆道。

来到中南民族大学后,周木意人生第一次接受到了系统的二胡教学。“在离退休工作处的帮助下,我2016年有幸入学了学校老年大学二胡教学班。”提到这段学习经历,周木意满是笑容。

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且热心于老年教育的张延冬老师给他授课,在资深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他和其他老年学员从初级到高级系统性地学习演奏二胡的技法,除此之外,还收获了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

“刚开始我很欣赏快弓,上来就练快弓,结果慢弓发虚,快弓拖泥带水。张延冬老师谆谆教导,初学时不要盲目模仿演奏家们那些挥洒自如的运弓姿态,那要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到。然后我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平时练琴时,注意运弓的平稳,把握好力度多练慢弓,用心去领悟音调的轻重软硬。”说起练习二胡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周木意有说不完的心得。

2018年,在中南民族大学和音乐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周木意和其他老年学员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高校老年大学艺术大赛”,二胡葫芦丝合奏《映山红》一曲,获得团队优秀奖。“那时大家一起练琴很快乐。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老师们辛苦付出带我们准备比赛,终生难以忘怀。”说完他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因对弦乐器情有独钟,他目前还自学了小提琴。“小提琴在初学阶段,技术没有二胡那么熟练。人生嘛,先去做应该做的事,再去做喜欢做的事。做好保卫工作是我的职责,我会尽心尽力去完成。二胡和小提琴是我的兴趣爱好,我也会忙里偷闲去坚持!”说到这里,他语气坚定,当中掩抑不住对乐器的热爱。

周木意和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也在日常的打交道中建立了深厚情感:“学二胡也好,学小提琴也好,都是一个‘悟’字!要自己愿悟、愿学,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民大的学生,在学习上也有这样的精神。”

吕兴仿:学院里的“纸书大师”

有“高手”在地上肆意挥墨,有“高手”在弦间调养情操,也有“高手”在宣纸中寻得乐趣。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保安吕兴仿也是一位“书法大师”,不同于张玉珍的是,他的主场在纸上。

为了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吕兴仿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书法之路。起初的他没有任何基础,他便买了字帖在家中自学,每天练习一到两个小时,在练习中不断摸索。随着对书法的喜爱逐渐增长,他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关注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甚至走在路上看到上面牌子上的字都会驻足欣赏,不断“取各家之长”。因为是“半路出家”,吕兴仿在书法学习中更注重自我感受,追求在书写中找到自己的韵味。日积月累下,他行笔的提、按、转、收已经相当美观,并初步具备了个人风格。

吕兴仿和他的作品。

学习书法的两年间,吕兴仿从未间断过练习。几点上班、比常人提前多早起,他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划。他每天早上会在家先静静地练上半小时的书法,练完之后,再按时到班。除此之外,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他也会挤出时间在值班室练习书法。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侧门的桌上,都是他用作练习写完的宣纸,正门值班室里的柜子里,也都塞满了他的作品。

吕兴仿主练行草,而行草中渴笔是一种难度系数较高的笔锋。“就这一笔,写得不满意的时候,就要一遍遍地重新写,有时候还会反复写上十多张,才能达到这个程度。”他指着自己练习的宣纸,一边展示一边说到。

说起学习书法的收获,吕兴仿眉飞色舞,双眼炯炯有神,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书法是一种培养高雅情操的方式,它不仅可以让自己心静,还能让自己学习到一些文化知识,写的那些名句啊,一边写一边就能记住。写书法既动手又动脑,双管齐下,对身体也有好处。”他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边铿锵有力地朗读,吕兴仿一边展示他的书法作品。

那一幅幅笔酣墨饱的作品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苦练,凝聚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如今书法于他而言已经不仅是消磨时光的爱好,更是内心坚定喜爱的事物。“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这是肯定的。”他说。

登记学生出入、管理钥匙借还、检查安全设施、巡楼维护秩序……他们在琐碎的日常里,将平安和关怀装进学生的背包中。三位保安师傅他们不仅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还真真切切地热爱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挥洒汗水,慢慢蜕变成一名“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