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卖石头、如今卖风景,江夏灵山再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3-23 20:28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3日讯(记者王兴华 汪峥 通讯员田勇) 清澈的瀑布从山涧奔流而下,汇入一湾碧水;漫山花朵绚烂开放,映出生机勃勃。这座因为采石而伤痕累累的青山,又恢复了几十年前的模样。23日,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矿花苑”景区建成完工,即将对市民开放。

景区中心是一潭碧水,放眼望去,40余米的瀑布飞挂前川。几十年的开采,这里形成了巨大的矿坑,经过改造,已然成为美景“打卡地”。

村民王青山住在灵山脚下。虽然叫青山,他半辈子没见过青山。采石,让灵山早已没了灵性,终日灰尘漫天,“连水杯里都漂着黑灰”。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夏区坚决摒弃过去的发展思路,2014年,灵山周边所有采石厂全部关停。

2018年,江夏区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灵山被列为先行试点,誓把绿水青山带回。

修复难度大,江夏区多次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专业团队深入现场调研,制定出了修复方案。施工难度高,车辆无法行进就靠骡马和独轮车一点点运送。

生态修复后的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通讯员舒运平 摄

如今,曾经的灵山矿区已修复700余亩矿山区域,恢复耕地410余亩、林地180余亩,新增水域60余亩,形成了“春赏花、夏看荷、秋观叶、冬咏梅”四季赏花的生态景区。

山脚下,有村民开始准备把自家小院改造成农家乐、民宿。王青山和其他村民,也从过去的矿石工变成了植树员、保洁工,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村委会也在谋划着邀请农业专家,做土壤评测,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打造草莓、猕猴桃生产基地,供游客采摘。

按照规划,这里将以“生态旅游”为目标定位,打造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4A级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我们既要恢复生态,更要让居民享受生态收益。”江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