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正值骆驼生产旺季 看智慧牧场新变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3-20 13:38

在新疆阿勒泰,每年春天进入母骆驼的产崽季,眼下正值生产高峰期。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一个较大规模的骆驼养殖基地,这里的上千峰骆驼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性,同时,当地也在强化智能牧场的建设,究竟有哪些智能化的运用?

畜牧专家郑文新和他的“绒”情结

我们注意到智慧牧业中使用了一种特殊设备,这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的动物毛绒检测仪,操作的专家叫郑文新,他已经和动物绒毛结下了27年的不解之缘。

这位正在给牧民算羊毛账的畜牧专家叫郑文新,他是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发现新疆农牧民普遍对羊毛羊绒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但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新疆畜牧科学院副院长 郑文新:如果我们把家山羊或者把家绵羊,它的绒的细度能够(达到)10个微米到12个微米的话,它的绒的价格成倍、成十倍、成百倍增加。

郑文新说,在当下和未来很长时间,绒直径越小,柔软度越高,品质越好。他们自主研发动物毛绒品质检测仪,让绒毛品质一目了然。过去从采样到送检到结果反馈,至少需要3到5天,如今在0.1平方米的便携设备上只需要10多秒,就可以将毛绒的细度、长度、净绒率等多项参数一起检测,误差范围在0.2微米以内,高于国际标准。

新疆畜牧科学院副院长 郑文新:(驼绒直径)13微米要按现在这个情况,(一公斤)应该至少是一千多块钱将近两千块钱,什么叫高质量发展,还是这个骆驼,它原来把13微米(驼绒)混到40微米(驼绒)里面,相当于金子卖了个沙子价格,我们如果有这个机子,我把这个东西挑出来,就会产业附加值很高,同时在生产性能上不断优化,实现优质高产,能够帮助产业的中游下游更好发展。

27年来,郑文新在绒毛用羊提质增效这一件事情上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出了全世界最细的绒山羊种羊,发明了世界领先的毛绒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等,为畜牧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作出贡献。

依托自然条件 全产业链发展奶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新疆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了奶业全产业链发展,牧民也依托奶产业增收致富。

这里是位于新疆奇台县的一家种牛养殖场,一千多头健硕的荷斯坦奶牛正排着队,等待挤奶。随着挤奶机启动,奶牛依次站上挤奶机进行自动化挤奶,等挤奶结束,奶牛会主动用后腿踢掉吸奶器,之后再从出口依次退出,80头奶牛完成一次挤奶仅需要8到10分钟的时间。

在位于昌吉的呼图壁种牛场,这里新建了11座国际标准化养牛示范场,目前是新疆单体牛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高产奶牛示范养殖场,日加工鲜奶1000多吨。

一路向北来到新疆阿勒泰福海县,这里的骆驼数量达到22300峰,其中产奶驼6470峰,平均每天能收到驼奶约13吨。当地的牧民也依托骆驼奶产业增收致富。

总台记者 张敏:由于骆驼妈妈的保护意识很强,必须嗅到小骆驼的气味之后,才能分泌乳液。到这个季节,骆驼每次大概能挤两次奶。

新疆阿勒泰解特阿热勒镇牧民 胡安·卡拉:以前是十几峰骆驼,专门转场用,就是搬家,现在通过驼奶挣钱以后,养得就越来越多,现在养了100多峰骆驼,我们都要培训怎么挤奶,怎么养骆驼,怎么用饲料那些。

这些挤好的牛奶、驼奶经过精细化的检验、灭菌程序后,开始在生产线上进行灌装、打包,之后被销往全国各地。

根据新疆畜牧局统计数据,目前,新疆年加工生鲜乳150万吨。2022年,计划实现全疆奶产量新增18万吨,外销出疆乳品突破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