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地方“绣花”,手都不能抖一下,这支“娘子军”却做到零失误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3-12 19:49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12日讯 一个巴掌大的继电器,至少有五六十个零件,元件组装要20多道工序,而这个小机器则是控制铁路上铁轨道岔转换电路中的关键开关。继电器的检修是一门精细的“绣花活”。

48岁的工长马敏从事这项工作已经20多年,她所在的武汉电务段信号检修车间继电器工区,常年活跃着一支由12名女工组成的“娘子军”,负责武汉电务段管内144个站场将近16万台继电器的轮修及检测任务。

马敏在检测继电器。记者王谦 摄

3月11日记者来到继电器工区,工区不大,一个房间摆放着检修完成的设备,另一个房间类似实验室,7台检修设备前女工们一人一工位,眼睛紧盯着继电器的弹片,手指不停地调拨。

马敏介绍,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在铁路上常用于铁轨道岔转换的控制。

继电器工区。记者王谦 摄

“继电器构造精密,型号多达50多种。”马敏拿着一款JWXC-1700型继电器向记者介绍,像这款继电器,零件就有76个。一个小小的继电器,要经过外观检查、内部检查、接点清洗和调整、间隙调整,以及机械特性调整,最后验收封装入库。一套检修流程下来,要经过五六十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

记者看到,除了工作台面盒子里摆放的大大小小用于清洁的刷具外,抽屉里还有十多种小工具,有钳子、起子、扳手、镊子、量具、调簧钳、启封改锥、调爪工具……这些在检修中全部要使用。

检修所需的部分小工具。记者王谦 摄

工作多年,马敏和同事已练就了一身“望闻问切”的功夫,使用简单工具,通过指尖力度的微妙变化,对继电器进行精确测量和细微调整。通过簧片震动的声音去辨识压力大小,逐渐掌握了“听音辨位”的本事。

“最难的是压力和齐度的调整,尤其考验耐心和技术,”马敏说,继电器型号不同,对触点弹片的压力要求也各不同,压力从200毫牛到2200毫牛不等,最小的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所能承受的一半拉力,而对托片间隙的调整要求更是精细到0.35毫米以内。她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看出接点及托片间隙的细小差别,判断是否合格,并能准确判断不合格继电器的问题点。

女工在检修继电器。记者王谦 摄

任何细微的差别,决定了继电器的检修质量是否达标,也直接影响着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稍有不慎,手抖一下,用力过大或过小,就达不到标准值。”马敏说,继电器一般要3个小时才能检修完,每人一天最多检修3台机器。

作为工区工长的马敏,她除了要参与检测作业外,还承担着工区安全生产和人员管理的工作。长期的经验练就了超强的记忆力,她对全段各站在用继电器使用情况了如指掌,哪些继电器即将超期一清二楚。

不论是日常检修,还是突击任务,这支“娘子军”总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她们的辛勤付出也换来了亮眼的成绩,2021年这个工区完成了将近18000台继电器的检修测试任务,出所率达100%,实现“零误差、零故障、零返所”,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通讯员周明 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