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化矛盾 登门解纠纷 ——咸宁90后乡村辅警扫描

湖北日报 2022-03-11 08:5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刘贤贵 张恒

阳春三月,鄂南大地,一群阳光、帅气、干练的年轻人身着制服活跃在阡陌巷道之间,巡逻、调解、宣传,用心用情为父老乡亲服务。

他们不是正式民警,却是民警的得力助手——辅警。统计显示,咸宁乡村辅警队伍中,“90后”已成为主力军。

逐梦“藏青蓝”

3月8日,崇阳县青山派出所,身着藏青蓝制服,骑着巡逻电动车,辅警刘忠、刘峰满脸阳光。

刘忠1995年出生,青山镇吴城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工作,去年看到招聘,他从大都市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辅警。

辅警工资低,干的活既多又累,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他坚定地说:农村有广阔的天地,也可以干事创业。

跟他一样,磨刀村辅警刘峰1998年出生,本科毕业,本可以到大城市打拼,却选择逆行,“就为了穿上这身藏青蓝制服!”

赤壁市官塘驿镇随阳村辅警余世琛脸上稚气未脱,但眼神锐利。他是一名00后,大专毕业后在武汉从事物流行业,去年3月加入辅警队伍,“乡村振兴要有年轻人。”

咸安区官埠桥镇小泉村辅警度本康1993年出生,是退伍军人,当过木匠,做过装潢,最终选择了当辅警。他说,成为正式民警是他的梦想,现在他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

翻开咸宁市公安局886名村辅警名单,最年轻的21岁,90后、80后占大半,70后已淡出花名册。

有效补充警力

青山派出所所长杜栋说,所选辅警都是本村人,熟悉村情,工作方便,是民警的得力助手。该镇由三个小乡合并,有26个村1个社区,6万人口,还有26所学校,治安、巡逻、护学等,派出所警力不够,辅警是有效补充。

去年3月的一天,青山村辅警甘杰武巡逻时,看到一女孩站在楼顶准备轻生,旁边的奶奶急得直哭。他立即通知派出所,6名同事赶来,找到棉被撑在楼下以防万一。

见女孩子情绪激动,他跟带队民警使了个眼色后悄悄上楼,潜伏到女孩身后,趁其不注意,一把将她抱了下来。看到女孩转危为安,甘杰武的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

青山镇和官塘驿镇各有300多名精神病患者,村辅警要经常上门,看他们有没有按时吃药,有没有异常行为等。甘杰武、刘忠各自要负责9名精神病患者,经常跟他们打交道。

去年11月16日,辅警度本康通过摸排,及时向派出所提供线索,协助官埠桥派出所破获一起吸贩毒案。去年年底,辅警余世琛协助民警破获一起未成年人盗窃电瓶案,拘留两人。

化解纠纷有一手

“辅警不只是从事警务工作,更是基层综合治理员。”咸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说,推广“一村一辅警”,旨在解决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难点,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通山县九宫山镇牌楼村辅警陈显也是一名“90后”,在基层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调解纠纷。2020年初,村里一婆婆捡了一个红包,里面有5000元。失主是名年轻人,喝醉酒后不小心丢失岳母给的大红包。而这名婆婆只承认捡到红包壳,没看到里面的钱。

他多次到婆婆家里劝说无果,后来加了婆婆儿子的微信,通过儿子做工作,几天后,她将钱交了出来。“矛盾纠纷主要是心结,解开心结问题迎刃而解!”

别看余世琛是00后,经过一年跟班学习,能力日渐成熟,他也学着处理矛盾纠纷。3月4日中午,村里一对夫妻闹矛盾,丈夫听到妻子向邻居揭自己的短,上前就是一脚,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他得知情况立即赶到现场,在村民帮助下将两人分开,并把他们带到派出所,民警为施暴丈夫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