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接受猪心移植患者去世 生存两个月创造医学里程碑

武汉晚报 2022-03-11 08:03

这张未标注拍摄日期的照片是心脏病人戴维·贝内特(右)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前与医生的合影。

这是1月7日在美国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拍摄的移植手术现场。

据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9日发布的消息,在该中心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8日去世,目前尚不清楚确切死因。这一特殊移植手术是全球首例(本报曾报道),该病人术后存活了两个月。

这名57岁、名叫戴维·贝内特的病人于1月7日在位于美国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这项手术。据介绍,其移植手术中使用的猪经过基因改造,被“敲除”会引起人类排异反应的基因,以及一个特定基因以预防植入人体的猪心脏组织过度成长。

贝内特接受手术后,在最关键的48小时内并未发生任何异常。当时研究人员表示,希望类似手术未来可以为50多万等待肾脏或其他器官移植的美国病人带来希望。

虽然贝内特最终还是未能逃离病魔之手,《纽约时报》仍然评价道,这一心脏移植手术仍然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期望父亲的手术

是希望的起点而非终点

执行该手术的外科医生巴特利·格里菲斯(Bartley Griffith)表示,医院工作人员都因贝内特的离去十分难过。“他(贝内特)是一个勇敢、值得尊敬的病人,他一直战斗到了最后。”

目前研究人员仍不清楚猪器官是否在患者体内引发了免疫排斥反应。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发言人表示,“贝内特去世时,(我们)未能确诊明显的死因。”医生尚未对贝内特进行彻底检查,他们计划将在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

《纽约时报》评价道,贝内特的猪心脏移植手术仍被视为医学上一个重大进展,因为猪心脏并没有立即被排斥,而且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一直持续运作。

术后初期,猪的心脏功能正常,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也定期发布贝内特的个人状况,他似乎正缓慢恢复。上个月,医学中心还发布了其与工作人员一起在病床上观看“超级碗”赛事的视频。但就在几天前,医院表示其情况正逐渐恶化。医院在明确其没有康复希望之后,给予了贝内特姑息治疗,他在临终前几小时仍能与家人交流。

“他(术后)活了两个月,得以享受亲情,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壮举。”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移植外科医生罗伯特·蒙哥马利说。

“在他去世时,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因。”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一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记者,医生正在仔细评估,结果将刊登在科学期刊上。

贝内特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发表宣言,在感谢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及其工作人员的同时,也期望父亲的移植手术将是希望的起点,而非终点。“我们希望从他的手术中获取的经验可以造福于未来的患者。”

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异种移植器官项目的科学主任莫希丁则称,他们从贝内特身上获取了宝贵的经验,了解到经过基因改造的猪心脏确实可以在人体内正常运作,且免疫系统也被充分抑制。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球许多病人因为不同疾病情况需要等待器官移植,但捐献的人体器官还无法满足这类需求。在“移植器官荒”下,异种器官移植为成千上万患有肾脏、心脏及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希望。

要么选择死亡

要么做移植手术

“要么选择死亡,要么做移植手术。”贝内特在手术前一天说道。

去年10月,贝内特首次到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就医,当时只能卧床,依靠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维持生命。在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前,贝内特被充分告知了移植手术风险,这一手术是试验性的,具有未知风险和益处。

今年1月初,专家对贝内特会诊后,认为其病情不适合接受传统心脏移植手术,但又万分紧急,心脏移植是挽救其生命的最后希望,最终专家团队获得美国监管机构紧急授权以及病患同意后,开展了这项手术。

该手术中使用的猪经过了10个基因改造。研究人员“敲除”了3个会引起人类排异反应的基因和1个特定的基因,以预防植入人体的猪心脏组织过度生长。同时,研究人员在猪的基因组中嵌入了6个人类基因,以使其器官更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接受。

贝内特并非第一个接受异种器官移植的病人。去年9月,美国一家医院将一个猪肾移植给一名脑死亡患者,没有立即引起排异反应。

该患者已经脑死亡,出现肾功能不全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医生把一个猪肾连接到患者的一对大血管上,猪肾留在患者体外,以观察手术效果。

主刀医生罗伯特·蒙哥马利说,由于移植的猪肾经过基因改造,手术后没有立即引起排异反应。与患者血管相连后,猪肾正常发挥过滤废物、产生尿液的作用,排尿水平与移植人类肾脏相当。患者手术前肌酐水平异常,在移植后恢复正常。肌酐水平是衡量肾功能是否健全的指标之一。

蒙哥马利说,猪细胞中一种名为alpha-gal的糖分子会引起人体排异反应,而这次手术的“肾源”是一头经基因改造、去除这种糖分子的猪,因此患者没有出现排异反应。

移植手术后3天,患者生命支持设备按预定日期去除。今年1月,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发布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概述该手术如何成功进行猪肾脏移植。他们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启动针对人类患者的小型临床试验。

贝内特术后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先前一例异种心脏移植病例。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濒临死亡的婴儿在接受狒狒心脏移植手术后存活了21天。

蒙哥马利认为,如何借助动物器官拯救人类性命的研究不应该因贝内特去世而放慢脚步。

异种移植任重道远

猪心移植背后的基因编辑

马里兰大学异种心脏移植项目主管毛希丁说,从贝内特的案例中,“我们有了宝贵的发现,知道在对免疫进行适当抑制的情况下,经基因改造的猪心脏能在人体内正常工作”。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类经基因改造的猪器官移植手术能够提供何种证据来说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相关临床试验。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去年实施的器官移植手术超过4.1万例,创下纪录,其中心脏移植手术约3800例。然而,器官供需缺口巨大。全国器官等候名单人数超过10.6万,每年数以千计病人因等不到器官而死亡。

医学界一直对异种器官移植充满兴趣,相关试验可以追溯至17世纪。早期研究集中于从灵长类动物那里获得器官,近年来关注点转移到猪。

异种器官移植大多失败,原因在于受体迅速排异。植入贝内特体内的猪心脏来自经基因改造的猪。科学家移除猪体内会引起快速排异反应的基因,并添入人类基因以便人体更好地接纳猪器官。

经基因改造的猪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生物科技企业雷维维科尔公司提供。

据新华社报道,猪被视为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的最佳动物之一,因为其器官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大小与人体器官相近。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在人类医学上,猪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包括猪的皮肤和心脏瓣膜的植入,但整个器官的移植比使用高度加工过的猪身体的组织复杂得多。

新华社指出,目前异种器官移植仍同时面临着异种病毒传播、免疫兼容性等技术难点。猪的基因组携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移植到人体后可能有“毒性”,以及猪器官可能在患者体内引发免疫排斥反应。

面临“移植器官荒”的困境,多国都在尝试用猪开展异种移植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一些突破。中美等国研究人员2017年报告说,他们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猪基因组中所有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些猪的器官如果移植给人类,不会出现相关病毒感染风险。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