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马浩然
视频剪辑 杨凝寒
“接通火车电路、启动泵油开关待其升压到规定数值、打开前进后退档,加油门并松开小闸门,火车头开始正常运行。”3月5日,在湖北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管理部西工站,46岁的女工司机杨霞在工作车厢内熟练操作着,每天上班到岗后,她都要重复操作上述步骤,这些流程也早已熟记于心。
杨霞今年46岁,她是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物流管理部西工站调乘组的一名女工。2年前,轮岗期满结束后,杨霞毛遂自荐成为了调乘组机车女司机并工作至今,她也是鄂钢厂成立后全厂的第一代女司机。
鄂钢物流管理部西工站调乘组司机杨霞
坚守1.5公里调装线
在不到10平米的车厢操作间内,正在驾驶车辆的杨霞双眼盯着道路前方的信号灯,期间不时转身看向窗外观察车辆周边情况,松油门拉小闸后,车辆减速停靠在铁轨上。待机车车头与50节货运车厢挂钩连接后,杨霞重新启动车辆,将50节车厢货物拉至园区内物流管理部3号翻车机处理。
杨霞在车厢操作间
短短1.5公里的机车行驶里程,是杨霞负责的全部线路。园区看似封闭管理,机车运行也在可控范围内,但铁轨与公共货运铁路鄂九线仅一墙之隔,遇到降雨降雪天气,铁轨表面湿滑,给车辆操作造成一定困难,这些都是杨霞需要克服的。
在车厢操作间一侧的地面上,放置着一副铁鞋(止车轮)和摇把,杨霞介绍,机车完成工作任务后停靠在铁轨上,需要将铁鞋卡在车轮处以防止发生溜车,当机车发动机存在故障,维修后用摇把启动发动机,这两个物件需要随车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铁鞋(止车轮)
3月5日晚7时30分,到了杨霞上夜班的时间,直至第二天上午7时30分,连续12个小时的工作,期间她只能休息1小时,第三天上午7时30分至当日晚7时30分,是她的白班时间,第四天休息一天。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双休日节假日,这便是杨霞的工作日常。
鄂钢厂的第一代女司机
位于鄂州的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钢”)始建于1958年3月,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用钢生产基地、重要的工业用钢基地和新兴的高端板材生产基地。鄂钢产业园区铺设了多条内部铁轨,用来转运加工燃煤、矿物等原料物资,园区内铁轨总长度将近70公里。
车厢操作间工作台
鄂钢产业园内的物流管理部西工站调乘组,肩负着公司西区焦化精煤、矿石公转铁、烧结煤、外购废钢及外拨焦炭铁路车辆的进厂、编组、取送、外发等作业任务。由于调车作业量大,每天铁路车皮转运量500车以上,卸车量250车左右,能否保证每班安全驾驶完成生产作业以及安全正点将车皮送到翻车机等工作,都是西工站调乘组机车司机面临的“拦路虎”。
钢厂铁路火车司机,一直以来都是男职工的“专属”岗位,12小时轮班工作制,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般男同志都有些吃不消。而在物流管理部西工站调乘组的8人司机团队中,却有2名女司机杨霞和卢静,她们是鄂钢产业园区唯独的两名机车女司机,也是鄂钢成立后的第一代女司机。
工作中的杨霞
26年前,毕业于湖北冶金技工学校的杨霞被分配到鄂钢厂工作。按照工厂规定,每名进厂的新员工都由师傅带着工作,起初她在调度兼信号工岗位,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转岗期曾梦想驾驶机车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17年,因当时鄂钢厂经济、生态效益下滑,工厂内部做出调整,部分员工转岗暂时离开,杨霞也是其中一员。转岗后,工厂每月继续发放基本工资,回家后的她选择了自主创业。
杨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因从小喜欢体育运动,也学习过书法等特长爱好,她决定在家附近开设体育用品文具店。转岗期间,杨霞曾想过复岗并尝试做机车组司机,虽然年过40岁,身体状态不如从前,但她还是想挑战自己。2020年年初,转岗期结束后,杨霞向鄂钢厂毛遂自荐并如愿成为一名机车组司机。
鄂钢园区内部铁轨线路
新的岗位新的业务,杨霞成为机车组司机后,不断学习钻研机车驾驶操作技巧,同时研究专业书籍知识,她服从车间工作安排,并向师傅虚心学习。而在工作中,不仅要熟练驾驶,还要对机车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要钻入车底、机舱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用撬杠更换近20斤的闸瓦、机车零部件加油、沙箱加沙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内容。
女同志体力不如男同志怎么办?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杨霞选择每天坚持健身,增强体力,现在的她能单手举起15斤哑铃,双手举起20斤哑铃,克服了女性火车司机的体力“短板”。如今的杨霞,不但能熟练操纵机车,而且在信号盯控、安全行车、机车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主动性、责任心比男司机更胜一筹。
铁路行车实现双零目标
“西工站调乘组!西工站调乘组!钢4线加50车过磅东出,钢13线减30车、钢17线减20车翻车机归车……。”“收到,西工站调乘组马上执行。”火车发动行驶后,车厢广播内传来了从3240机车站调台发出的调度指令,杨霞接到指令后迅速回复。随后,他向调乘组全体成员传达调度室指令,并做好调车准备开始动车作业。
杨霞负责的机车组
鄂钢产业园区物流管理部装卸车间副主任陈兵介绍,为了确保“安全、正点”,杨霞同调乘组的男同志一起,精心操作、严格执行调度指令,积极发挥团队精神,安全高效完成调车作业任务。陈兵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截至目前,杨霞、卢静所在的调乘组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事故为零、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双零目标。
物流管理部3号翻车机
“调度室!请开通钢13线出信号!”正在停车等待进路信号开放之际,杨霞手握机车小闸,感慨地说:“我作为鄂钢第一批女火车司机,深深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鄂钢第一代女司机杨霞、卢静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驰骋在钢城辽阔的铁线路上,她们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一个缩影,展现出了铁路人的风采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