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陵:昔日险峻祁家渊变身今朝大美画卷

极目新闻 2022-03-05 21:09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视频剪辑 黄志刚

图片摄影 黄志刚

通讯员 黄洋 方圣洁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作为长江母亲河岸线最长的省份,湖北人民与洪水斗争的历史早有记载。

在荆江的众多险工险段中,江陵县祁家渊段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祁家渊见证了洪水时,周恩来总理亲临视察的情景。九八抗洪最吃紧时,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亲临一线指导。

东去的长江水带走了祁家渊的昨天,勤劳的江陵人民创造了祁家渊的今天。本月中下旬,祁家渊将作为江陵县“全国油菜专家大会(观摩现场)暨千里江陵油菜花赋+全域旅游”活动的景点之一,展现她风姿绰约的新貌,喜迎八方宾客。

昔日祁家渊,见证抗洪抢险的难忘岁月

3月4日,长江北岸,成排的防护林吐露新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沿着荆江大堤的生态廊道漫步,细软的沙滩衬托着母亲河的俊秀。日光穿过薄薄的雾气,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斑驳的旧石碑上,“祁家渊”三字赫然醒目,彷佛等着人们聆听那悠久尘封的历史。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江陵分局宣传科科长栗明介绍,根据史料记载,1958年2月28日,一个大雪天,周恩来总理乘坐“江夏轮”从郝穴上岸,在视察铁牛矶以后,就来到了祁家渊。

周总理当时指着一处堤坝说:170多年前,古人就知道治水的原理,把江水挡向中心,以减少对大堤的冲击,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治水智慧。

当年周总理手指的挡水墙如今依旧在。历经了几十年江水的洗礼,挡水墙以挺拔的身姿屹立在长江险段的堤坝下,他对荆江两岸儿女的牵挂和嘱托还犹在耳边。

1998年7月,江水在荆江段奔腾咆哮,一场与洪魔斗争的伟大战役在荆江岸边打响。人民子弟兵和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在荆江两岸书写了一场伟大的抗洪史诗,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再次来到祁家渊险段,问候巡堤群众。

“荆江水啊长又长,提起荆江泪汪汪,三年两次发大水,拖儿带女去逃荒。”这句当年流传在当地年长者口中的谚语,很形象地表达着历史上荆江洪水泛滥,与洪水斗争的艰辛不易。

今日祁家渊,尽显生态长江的大美画卷

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祁家渊段地势低洼,渊潭沼泽密布,加上堤防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不足,每到汛期崩岸时有发生。为了彻底治理荆江水患,国家投入巨资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

荆江段水流异常复杂,对江岸的冲巨大。栗明说,在古代的治水历史中,荆江段面的险峻一直没有彻底化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工程人员对荆江险工险段进行系统治理,修建了荆江防洪工程。

通过对荆江堤岸抛石镇脚,对护岸进行整理,用挖泥船进行吹填,荆江大堤不断被加高、加厚,防洪能力得到彻底改观。尽管如今的荆江大堤已经堪称固若金汤,但每年汛期,只要长江水位达到警戒值,荆江大堤的人工巡护便会昼夜进行。

“每年在汛前都要开展汛前查险,徒步对所有的护岸,包括1千米范围内有没有水井,地质钻孔封堵的严不严,都要进行多次拉网的大排查。”栗明说,每年汛期,他们都是24小时值班,随时进行检查排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

祁家渊段面从波涛汹涌的历史中走来,经过几代人的守护,如今已是流水潺潺,风景宜人的景象。在距离祁家渊险段不远处,规划面积达50平方千米的荆州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初见雏形。

依托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地理区位优势,江陵县先后吸引了华鲁恒升、华电电厂、金山化工和盛虹新材料等一大批投资过百亿的项目落地投产。昔日的“险在荆江”已经发生了华丽蜕变——一幅生态和美、产业兴旺的荆江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月中下旬,祁家渊段面将作为江陵县“全国油菜专家大会(观摩现场)暨千里江陵油菜花赋+全域旅游”活动的主线路,为了配合本次活动,祁家渊段工作人员提前做了堤容堤貌的维护、提升工作,在平台空白地段植栽了桂花树,为的是进一步刷新荆江颜值。届时,荆江人民将在灿烂的油菜花海和一望无际的长江中,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荆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