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讲话。通讯员 余华兴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3月2日讯(通讯员余华兴)据鄂州市文旅局消息,新形势下,鄂州文旅产业正面临着“后疫情”背景下未知因素的挑战。2022年,鄂州市将重点开展“六大专项”行动,擦亮吴都文化新名片。
动员大会。通讯员 余华兴摄
禀赋:山水田园风光旖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据介绍,鄂州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灵秀西山,百里樊川,醉美梁子。九十里长港诗情画意,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婀娜多姿的莲花山,雄浑壮丽的白雉山。
千年吴王古都鄂州,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孙权、岳飞、熊桴等英雄豪杰在此角逐争雄、建功立业;苏轼、黄庭坚、李白等文人骚客,在此游山玩水、咏物抒怀。
灵秀西山。通讯员 余华兴摄
屈原留下“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家国情怀;苏轼留下“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闲情逸致;黄庭坚留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田园风情。
这里有城西植柳的陶侃,结庐炼丹的葛洪,崇修学堂的庾亮,南楼放歌的李白,抔湖隐居的元结,武昌屯兵的岳飞,樊岗伏虎的熊桴。
这里还有晚晴书法大家的张裕钊、武昌首义三烈士的彭楚藩,成立湖北首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刘伯垂……
现状:散客旅游明显上升,老景区竞争力下降
据介绍,文旅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长性和高渗透性等特征,具有天然的融合与被融合特性,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品与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的有效途径。
鄂州市文旅局局长刘军说,新常态下,鄂州文旅市场,以本地和武汉为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业“自驾、自主、自助、自费”等开放式旅游渐成主体,团队游客比例明显下降,散客比例明显上升。
此外,鄂州传统的老景区竞争力将下降,旅行社、传统旅游产品进一步萎缩,一批社会认可度高的新兴景区将成为市场“新宠“,旅游服务业的移动终端、WiFi、智慧旅游将是今后景区和区域旅游竞争的“主战场”。
湖光山色。通讯员 余华兴摄
需要明确的是,土地、资金、人才、信息等文旅业要素也是鄂州市文旅业不成熟、涉及不深的领域,成为制约鄂州市文旅业融合发展、跨界发展、纵深发展的负因素。
如何使更多要素服务于文旅业,调动更多要素成为激活文旅业的“润滑剂”,在要素整合中释放蓬勃活力,培育跨界融合的大行业、大产业?这是鄂州市文旅业面临的又一现实挑战。
发展:培育文旅新业态,再现“古武昌八景”
刘军介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何刺激文旅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实现“短期刺激提振、中期改革升级和长期自我循环”,也将是鄂州市文旅业必须面对新的挑战。
文旅产业方面,鄂州市将实施“113”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引进1个20亿元以上、1个10亿元以上、3个亿元产业项目。
2022年,该市还将打造10个特色旅游村,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和旅游名镇、名村、名街等创建。
文物事业方面,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讲给人们听。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工作,挖掘城市历史文脉,再现“古武昌八景”。
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鼓励对文物的整理、修复及开展学术研究,启动城市历史古迹修复工程,推动观音阁等焕发生机,形成更多网红“打卡地”,涵养城市文化特质。
保障: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展现鄂州文旅担当
刘军说,开展“喜迎二十大,擦亮吴都文化新名片”活动,既是新时代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实施“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展示文化和旅游部门自身形象的迫切需要。
据悉,“喜迎二十大,擦亮吴都文化新名片”主要载体为“六大行动”,每个行动有责任领导、牵头科室、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也有任务书、线路图、时间表、责任网、督查链。
“六大行动”具体为:以思想破冰为先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以产业融合为动力,加快文旅发展提档升级;以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能力提升为基础,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以法治赋能为抓手,提升文旅行业治理水平;以作风建设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干事氛围。
刘军说,鄂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打通天路、走向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构筑枢纽、连接全球。全球高端的要素资源加速聚集,感觉到世界就在眼前。
刘军要求,擂响“六大专项行动”的战鼓,号召全系统上下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紧张起来、奔跑起来,为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展现鄂州文旅人更大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