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日讯(驻京记者柯立)中日联合举办的“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3月1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2022年系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325件套世界古代玻璃文物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和山西、湖北等地16家中国文博机构也拿出各家的珍藏,360件套古代玻璃艺术品荟萃一堂,以时间为轴,分成“孕育与初生”“传播与融合”“绽放与辉煌”“西方与东方”四个单元,展现东西文明的交流互鉴。
展品横跨欧洲、西亚、中亚和东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件套古玻璃器,以玻璃器为视角,全景式展现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枚战国眼纹玻璃珠和日本已故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先生珍藏的丝绸之路上的玻璃文物共同展出。
来自广西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玻璃文物。记者柯立 摄
这些精美绝伦的玻璃制品大都距今两三千年。记者柯立 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介绍,玻璃被誉为“火与沙的艺术”,在古代价值曾堪比黄金。目前发现的最早玻璃制品出土于叙利亚的帖尔叶犹底遗址,约公元前3000年早期。
策展人之一覃春雷(坐轮椅者)介绍玻璃文物由来。记者柯立 摄
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志水史雄说,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其间有许多文化和文物从中国或者途经中国被带到了日本。平山郁夫先生从1979年访问敦煌以来,始终致力于“丝绸之路”相关各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衷心期待此次展览获得更多中国观众青睐,成为加深两国相互理解、发展日中两国交流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