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的前世今生|三镇古今

大武汉客户端 2022-02-22 08:25

(文/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蛇山上,涉及吕洞宾的建筑有吕仙亭、仙枣亭、纯阳楼和吕祖阁,其中吕祖阁位于蛇山矶头处,内供奉着吕洞宾的卧像。1956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吕祖阁拆除,吕洞宾卧像迁入长春观,长春观遂将大士阁改称吕祖殿。卧像后来损毁,今长春观吕祖阁内的三尊吕洞宾立、坐、卧塑像,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重塑的。

吕洞宾是八仙之一,《黄鹄山志》中记有他的传说故事,称他名叫吕岩,字洞宾,他在庐山遇见一“异人”,异人传授给他剑术和长生不死之秘诀,于是成仙。活动地域多在“湘潭鄂岳”之间。确实,洞庭湖君山上的朗吟亭内就有吕洞宾的塑像,塑像面容凶狠,与想象中的玉树临风相距甚远。

君山上的吕洞宾传说,也与蛇山相关: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杜然康的人,听说吕洞宾常在岳阳楼喝酒,便不辞辛劳,天天在岳阳楼等待吕洞宾的出现。岳阳楼下有一个穷叫花子,天天在檐下喝酒,喝得醉醺醺时就来戏弄杜然康。杜然康只好离开岳阳,前往黄鹤楼游玩。不料在黄鹤楼又遇见这个叫花子,叫花子在地上写字,许多人围着看。杜然康也挤进去,看到叫花子写的是:

几日未见杜然康,今日相逢在武昌;

曾记岳阳楼上会,与君随手画沧浪。

杜然康这才明白,原来叫花子就是吕洞宾。这个传说故事,印证的就是吕洞宾的活动地域多在“湘潭鄂岳”之间。

吕洞宾传说的盛行,与宋代皇室对道教的推崇紧密相关。据说,宋真宗在镇压益州民众叛乱时,吕洞宾曾显化相助,之后被宋真宗加封为“英显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就是《宋史》,也在《陈抟传》中记述“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元朝初立,元世祖在至元六年(1269),又封吕洞宾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再加封吕洞宾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至明代,皇室、正史和民间传说共同用力,最终让吕洞宾成为与观世音、关公齐名的民间神仙。

宋代之后,很多文人写下与吕洞宾相关的诗作。在黄鹤楼的传说中,涉及吹笛的多与吕洞宾有关。想想吧,“唐时进士、今时神仙,足蹑紫雾,却归洞天”的吕洞宾,再手拿一根横笛,可不就是玉树临风的“万人迷”吗?所以,明人杨基在洪武四年(1371)写有《黄鹤楼看雪》,留下了“卧听吕岩吹铁笛”之句;明人沈钟在《复修黄鹤楼记》中说:吕洞宾多次到黄鹤楼,在月夜里吹铁笛,笛声与天籁之音相交响,时人在楼旁建亭。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赋渲染,让吕洞宾与蛇山的传说更加风靡,在蛇山头建起的吕祖阁,其内塑像“角巾卉服、横笛,制甚古”,崇奉吕洞宾之风趋于极盛。

今蛇山也有吕洞宾洞,是一个新开凿的洞穴,内设有吕洞宾平卧像以及香炉等,雕像长3.1米,高1.7米,重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