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迹山禅寺 800亩梅园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2月20日,雨雪交加多日的天气终于放晴,孝昌县邹岗镇牛迹村的梅园里,梅花开得正艳。不远处的牛迹山上,千年古刹梵唱声声。山脚下的水稻田,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子米”的核心产区。稻田正在积蓄着肥力,为今年的丰收做准备。
千年古刹 梵唱声声
牛迹山不高,海拔不超过百米。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牛迹山就是这么一座有“仙”的名山。
据传在远古时期,太上老君李聃骑着青牛下幽谷关途经此山,迷恋牛迹山风景之优美,长时间留步赏景,在山石上踏出了青牛脚印,牛迹山因此而得名。
据牛迹村的老人们讲,牛迹山上以前真的有一个牛脚印,是一眼泉水。这个牛脚印形状的泉眼,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受四季或是干旱的影响。无论怎样干旱,它里面的水都不会少;而不论下多么大的雨,也不论怎样往泉眼里面人为灌水,它里面的水都不会漫溢出来。四方信众因此慕名而来。牛迹山禅寺的香火旺盛,这眼泉功不可没。
现在牛迹山上,牛脚印状的泉眼已不见踪迹,但禅寺的香火依然旺盛。寺庙供奉的金牛,已成镇山之宝,香客每天前来祭拜,祈求五谷丰登。
寺里上香的善男信女,大部分都是远道而来。武汉的刘先生说,他每年元宵前后都会到牛迹山禅寺来上香,一是此处风景独特,二是听说禅寺十分灵验。
牛迹山禅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安史之乱”期间,两榜进士张巡出使睢县(今河南睢县)县令,奉命据守睢阳,被安禄山部围困半年之久,终因粮断援绝而城破,张巡自刎而亡。传说其灵魂不散,仙游到牛迹山显示神威,保佑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被百姓尊为大王菩萨,并为之立庙,供奉香火,千年不断。
梅花盛开 网红打卡
牛迹山脚下的800亩梅花已进入盛花期,园外停车场及四周的公路上,停满了车辆,车牌不仅有孝感和省会武汉等地的,还有外省的。
走进梅园,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伴着和煦的春风,大家赏花,拍照,休息,盛放的梅花已将这里渲染成漫山遍野的红色,美如仙境。远望,梅林成海,一团团、一簇簇。近看,一树树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闻香而至的蜜蜂忙碌于花间。
不少短视频爱好者专为拍摄梅花素材而来。抖音爱好者郭女士说,在抖音上看到这里800亩梅花盛开,前来打卡。“置身其中,仿佛进入花的海洋,景色太美了。”
梅园是孝昌县邹岗镇绿托邦苗木基地所栽植。绿托邦梅园是目前孝感市内最大的梅花基地。看守停车场的村民介绍,最近每天接待量达上万人次。
据介绍,邹岗镇绿托邦千亩梅园是绿托邦基地第三期,是孝感市内最大的梅花基地。湖北绿托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是孝昌县邹岗镇2015年10月引进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近3.5亿元。园区规划总面积6300亩,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苗木栽种培育3800亩,第二期梅花观光园1000亩,第三期水果采摘园300亩、农耕文化体验区(太子米)400亩、原生态野外拓展区6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樱花大道贯穿全景区。
近两年,绿托邦苗木基地正积极打造一条农旅融合休闲观光带,在园区内建设了可容纳700余人的观景台,观景台长150米,宽9米,渠道上面高3米,延伸部分高6米,共1350平方米,全钢筋结构,栏杆用防腐木包裹钢筋建成,观景台可俯瞰整个园区。
“项目建成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邹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地理标志 “太子米”香
牛迹山下,梅园旁边,是一大片农田。眼下还不到播种的季节,农田在积蓄着肥力。“牛迹山的米,天下没有比。”这是当地人对孝感太子米的一句赞语。而太子米最核心的产区,就是山脚下这一片稻田。
太子米米粒呈椭圆形,晶莹润泽,饱满沉甸,做熟的米饭柔软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据说唐高祖李渊曾出巡途经牛迹山,品尝了当地的米饭后赞不绝口,随即指令地方,岁岁进贡此米。自唐代后的每个朝代一直沿袭下来,年年向朝廷进贡,是有口皆碑的“贡米”。
太子米是邹岗镇特产,以牛迹山附近所产太子米为最佳。夏朝晖的孝昌县光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一些土地,他说:“牛迹山三面环湖,有其独特的‘小气候’,并且土壤含锌,是太子米的原产区。”
太子米移入外地就会变异,属于典型的“生态型”品种。
据附近村民周红星介绍,周边乡镇有农户将他们的太子稻秧苗拖回去栽种。同样的秧苗,一样辛勤耕作,虽然产量差不多,但口感完全不同。“我们这里出产的太子米耐煮,饭好吃,不用菜就能吃一大碗。”
1997年,孝昌县请浙江农学院核能源研究所进行原种培育,培育出“太子玉玻”等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2009年,“太子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孝昌开始打造太子米区域公共品牌。在区域公共品牌下,企业品牌百花齐放。太子米,成为孝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今年2月8日,孝昌县委书记胡斌主持召开推进“太子米”产业链发展专题会议,强调要坚定发展“太子米”的信心和决心,深挖“太子米”文化,制定“太子米”标准,宣传好“太子米”品牌,鼓励种植大户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太子米”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仙牛踏迹的这个小山村,乘着园林苗木和太子米的春风,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