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宝山》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2018年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报告文学奖等。
□ 李春雷
在学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位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但在他眼中,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农民教授。
第一次接触这个题材,是在2020年春天。当时,我正在武汉市进行抗疫采访,云南方面通过几位好朋友打来电话,再三邀请我创作朱有勇事迹。
对于朱有勇,我早有耳闻,但仅限于新闻报道层面。接到邀请后,我从网上细细阅读。这一下,竟然惊奇了。因为,朱有勇扶贫的地方,正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那一首爱情歌曲《婚誓》的诞生地——云南省澜沧县。这首浪漫歌曲的背后,竟然有着那么沉重的故事。
于是,我走进了澜沧县,前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深入采访。在采访中,我更惊奇了。发生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奇异瑰丽的故事,刷新了我的许多认知。从中,我了解了中国农村和农村的另一面,也更了解了一个科学家的另一面。
的确,一名科学家,要真正地报效国家,实现自身价值,仅有梦想和专业是不够的。客观地说,城市里学研精深的专家教授,为数不少,但大多只是滞留在书房里或实验室里,而朱有勇院士的选择却正好相反。他揣着梦想和深情,穿着胶鞋和背心,双脚走进深山,五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澜沧县农村脱贫攻坚事业中,把精彩的论文写在大地上,从而使得一项项科研成果得以推广,使得数十万少数民族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现实相结合的金光大道!
正是认识到院士朱有勇扶贫的特殊价值,我才产生了格外的创作冲动。
于是,我定下决心,写好这本书,写出一个真实的朱有勇院士,写出一个新时代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时代的神圣责任和无私奉献。